• 56阅读
  • 0回复

沧州武术源源千古 中华瑰宝熠熠生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5
第11版(体育)
专栏:

  沧州武术源源千古 中华瑰宝熠熠生辉
黄振中 张胜利
沧州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许和宋代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发配沧州有关,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传统武术源远流长,成为世代的瑰宝。民间形成了浓厚的习武、尚武之风。据史籍载:“沧州民间武术,兴于清代,清末民初甚为繁盛,又有‘小梁山’之称”。历史上不少武林豪杰为抵御外侮,弘扬国威、光大中华武术作出贡献。当历史的长河流到今天,武术更加熠熠生辉,挖掘整理出50多个拳种,几乎集北方门派于一地,享有武术之乡的盛名。
日前,笔者在沧州参加第四届沧州武术节,感慨万千,深为当地群众酷爱武术所感动。
武术节开幕的前一天举行盛大的武术环城式,大街两边挤满了人群,不便出门的老人站在阳台上观看,可以说倾城出动。一辆辆行进的彩车上,扮演者手持刀枪剑棍,表演各式武术动作。老拳师们披红戴花接受节日的祝贺;一个接一个的中小学方队行进式地表演武术套路……浩浩荡荡的队伍从头看不见尾,犹如一条武术长龙贯穿沧州全城。从中人们看到了武术在这块土地上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它享有的特殊地位。的确,沧州人民对武术有特殊的感情和兴趣,练武、尚武已蔚成风气。从工人到农民,从干部到学生,从几岁的娃娃到八旬老人,习武人数已达30万。武术学校有3所,大小拳社近百家。武术进学校已变成现实,武术被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占全年体育课时的1/4。参加武术活动的学生超过19万人,占在校学生的90%。300多所学校建立了武术队。这一串串数字汇成一条沧州武术长河。
在沧州武术已不单是训练和比赛,它辐射到各行各业,成为友谊的纽带,经贸的桥梁。人们用武术搭台、经济唱戏来形容它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沧州人已将武术节作为全市传统的节日,成为融武术、文化、经贸为一体的盛会。至今它已举办了四届,前来参加盛会的不仅有国内各界的朋友,还有来自日本、美国、新加坡、古巴、比利时的远方客人。据统计,第三届武术节期间,全市共与国内外签订经济项目合同11项,成交额达3亿元人民币。
去年沧州已被国家体委命名为武术之乡。这是我国地级市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武术之乡。沧州各级领导和群众不负众望,在武术上作文章,绘新图。新任市委书记吴振华上任不久就召开筹办第四届武术节会,强调将武术台搭得更大,把经济戏唱得更好。李瑞昌市长在武术节前发表电视讲话,提出把武术节作为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举措来对待。
他们这样看重武术,不仅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也不仅是发展体育运动,还有更深层的思考,那就是将武术作为这座古城腾飞的一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