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都市喜逢傣家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6
第8版(周末)
专栏:

  都市喜逢傣家村
邹大毅
前些年,我曾到滇西南的崇山峻岭中奔波了半年多,最难忘是傣家村……
看不够竹林掩映下的傣家竹楼,赏不尽落日余辉中嬉水的傣家少女,吃不厌生鲜香辣的傣家菜,听不腻铿锵幽远的铓锣、象脚鼓声,淋不完泼水节上清冽酣畅的吉祥水,喝不醉竹筒里甘甜醇美的米酒……
前几日偶听朋友介绍,说是京城呼家楼有了傣家村!
在京东蓝莹莹的摩天大楼——京广中心大厦俯瞰的闹市,在轰隆隆车轮滚滚的三环东路之侧,竟然会有原本恬静的傣家村?!令人难以置信。
呼家楼路口西去两三百米,路南一条小街,南行100来米,未及驻足,一座双层檐脊的竹牌楼已扑进眼帘,上有一匾,程思远题写——傣家村大酒店。
好个傣家村,村味浓烈——竹篱笆舍、荆门柴扉、孔明帽式竹楼;庭院中,几株棕榈,凭添南国情调,数丛纤竹,更调村野风韵。更有迎宾小姐,身着傣家服装——紧身上衣、及地筒裙,手捧含香水钵、持青枝绿叶,而进“村”的每一位客人浇洒几滴清水,馥馨扑鼻,好似又经历一次泼水节上的洗礼。
走过竹楼门厅,大餐厅里竟是村寨外景装饰!用老树皮铺盖住柱子、墙壁,造成了大榕树,细竹纵横交织的吊顶上,垂下枝藤叶蔓,好一派浓荫蔽日的景象;绿荫下,藤萝盘虬;竹桥下,流水潺潺;清液中,鱼翔浅底。大厅四周,置竹椅、挂竹灯、贴竹席,一色傣家竹楼的装饰。大厅里,还回旋着轻柔的傣族音乐,身着傣服的“小卜哨”(小姑娘)、“小卜冒”(小伙子),打起象脚鼓,敲响铓锣,在“大榕树”下婆娑起舞。
当你落座之后,身穿傣家筒裙的“小卜哨”会提来一个竹筒,斟上一杯傣家自酿的米酒;身穿傣服的“小卜冒”,会给你送来几根竹节,劈开来,里面是竹筒香米饭;嚼一口香草烤鱼,夹一筷竹筒鳝鱼,盛一勺菠萝八宝饭……你能不感到真的重返西双版纳和瑞丽、又见傣家村了吗?
这个点子是值得称许的。出这个点子并把傣家村移植到北京这片沃土的,是成都一位年轻的企业家白晓麟。他在云南呆过多年,对傣家村有着深深的迷恋,他看准了北京这方旅游天地、这方人文荟萃的土地,所以一闯进北京城,和位于关东店的3501礼堂合作,把一幢有些陈旧的礼堂改造成一个尽量地道的傣家村,给喧嚣的都市辟出一块恬静的村落,给旅游之都带来了西南边陲一个美丽民族的独特文化,也给像我这样的“傣迷”圆了一个美妙的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