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学会指导农业的新方法——四论加强农村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7
第1版(要闻)
专栏:

  学会指导农业的新方法
——四论加强农村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
本报评论员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之后,各级政府还要不要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生产进行组织、指导?
回答是肯定的。问题是怎么组织、怎么指导。可以说,农业战线的各级干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需要重新学习指导农业的方法。
既然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了,农民又有了比较充分的自主权,农业为什么还要讲指导,为什么还离不开有关部门去做一定的组织工作呢?道理很简单。在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里,我国农业基本上还要保持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方式,在社会化服务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农户与市场之间缺乏畅通的桥梁。这就决定了我国农业和农民还难以离开政府及有关部门去独立运行。正在大量兴起的农村服务组织将愈来愈多地发挥政府部门在农业和农业生产中所发挥的许多作用,但是,这些服务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及有关部门的组织和领导。当前,农民“种田难”的问题普遍存在。农民急需的良种、化肥、农药等,常常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供应,柴油、地膜、水电等生产资料也难保证生产所需,生产技术的欠缺、产品销售的困难,等等,无一不需要政府部门认真加以对待。农民群众也真心实意希望政府部门切切实实帮助他们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在发达国家,农业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协调。所以说,即使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业战线广大干部也仍然有大量工作要做。政府部门对农业的指导不仅不能削弱,而是应该加强和改进。
在新形势下,怎样加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指导?是按照市场规律更多地采用经济手段、通过提供服务等引导农民,还是继续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办法、用行政命令的方式指导农业?两种“办法”,会导致两种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干部从思想观念到工作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有了长足的进步,但面对迅猛而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许多同志时常还很不适应。有些同志遇到新问题,要么放任不管,要么就用行政命令的老办法去解决。结果,或是违背群众意愿,引起群众的不满;或是由于提供信息不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农村广大干部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学习指导现代化农业和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新本领,多么必要,多么迫切!
当前,首先要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武装头脑,学会用商品经济观念和新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通俗地说,就是要换脑筋。有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才会有新的工作思路和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同于计划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各种经济活动最终都要经过市场检验和裁决,因此,要更多地学会从市场角度看问题,善于通过市场把握生产和指挥生产。第二,要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尤其是县级以上的领导干部,更要有统揽全局的本领。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指挥生产才能经得住市场风浪的颠簸,也才有可能引导农民不断开拓出新的生产门路。第三,农民成为独立商品生产者以后,领导要学会正确处理尊重农民独立地位和积极引导的关系。在领导农民发展经济时,要学会用经济办法引导农民;用通过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办法,尤其是及时向农民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来吸引和组织农民;用组建“龙头”企业提供优良品种、技术、销售等服务的办法来带动农民。总之,市场经济要有一套与之相适应新的指导农业的方法,同时还要学会运用制定政策法规等来管理和规范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是一座丰富的大学校。广大农业战线的干部只要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就能成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自由驰骋的新型领导干部,就能为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