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美欧关贸谈判再陷僵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6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美欧关贸谈判再陷僵局
本报记者 姚立
本月13至14日,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坎特和欧共体负责外贸的委员布里坦再次聚首布鲁塞尔,试图打破已持续7年之久的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僵局,以期年底前结束谈判。然而,会后传出的消息却令人难以乐观。种种迹象表明,美欧磋商再陷僵局,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前景更加扑朔迷离。
首先,美国态度趋向强硬。在美欧目前的主要分歧点农产品贸易问题上,坎特明确拒绝和欧共体重新谈判去年11月达成的布莱尔宫协议,也不同意欧共体提出的对该协议作进一步的“解释和补充”。在坎特看来,美欧已就农产品问题达成协议,剩下的是欧共体的“内部问题”。坎特的坚决态度使欧共体又面临内部分歧加剧的危险。本来,在9月21日的欧共体外长和农业部长理事会上,与会者经过激烈讨论,好不容易达成妥协,把球踢给华盛顿。布里坦随后飞往华盛顿,就理事会要求对协议进一步“解释和补充”阐述了意见,希望美国给予考虑。而坎特这次的表态显然又将球踢给了欧共体,使其又一次面临困难的抉择。
其次,本月初,欧共体视听部长经过讨论,提出文化视听产品在关贸总协定谈判中应享受例外,以保护欧共体电影、电视业免受美国的冲击。对此,坎特也不以为然,表示这“不符合言论自由”的原则。最后,对法国近日提出的在年底就乌拉圭回合谈判达成“部分协议”、疑难问题留待以后解决的意见,坎特也表示反对,认为这个建议“用处不大”。
此间舆论指出,尽管美国的强硬态度中或许包含着“谈判战术”,试图迫使欧共体特别是法国“就范”,但会议的结果对乌拉圭回合谈判来说仍是一个“不祥的讯号”。在距谈判结束期限即12月15日仅剩两个月之际,这不仅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谈判能否预期结束提出了怀疑,而且使美欧和欧共体内部的关系面临更为紧张的局面。
近来,法国围绕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态度多有变化,据分析,其目的就是要摆脱“被动”和“孤立”,显示法国为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而采取的“积极态度”,以免承担谈判失败的责任。然而,舆论认为,法国这种作法恰恰坚定了美国拒绝在农业问题上让步的立场。如果法国得不到欧共体其它成员国的支持,其面临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让步,放弃在农产品问题上的强硬立场,要么在欧共体理事会表决布莱尔宫协议时使用否决权。而二者是法国均不愿看到的。
眼下,距谈判最后期限已为时不多,欧共体下一步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如何加强协商,关系到乌拉圭回合谈判的成败。原定本月29日为庆祝《马约》实施而举行的特别首脑会议,很可能转而以讨论乌拉圭回合谈判为主题。在这方面,德国的态度极为重要。在9月21日讨论布莱尔宫协议的联席理事会上,正是由于法德积极配合,才使欧共体避免了一场内部“危机”。在当前法、美都不愿让步的情况下,法德轴心如何运作引人注目。科尔总理已表示愿意居间说和,充当“调停人”,但德国的斡旋能否打破美欧目前的僵局,尚难断言。
(本报布鲁塞尔10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