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阅读
  • 0回复

山东海洋产业迅速繁荣今年产值可望突破300亿元,居全国首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8
第2版(经济)
专栏:

  山东海洋产业迅速繁荣
今年产值可望突破300亿元,居全国首位
本报讯 以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植经济发展新的生长点为目的的“海上山东”建设,实施两年多来,巨大的资源优势正在转化成商品优势。今年全省海洋产业产值可望突破300亿元,居全国首位。
山东海岸线长3100公里,占全国的1/6,近海海域17万平方公里,比陆地多1.3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广阔,生物种类繁多,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山东还拥有占全国40%的海洋科技队伍和全国唯一的一所海洋大学,海洋科技实力雄厚。1991年4月,面对经济发展中存在的资源短缺、人口增加与耕地减少等矛盾,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开发“半壁江山”,建设“海上山东”的宏伟构想。
山东省根据海洋资源分布特点和发展前景,选择海洋水产品养殖、加工作为近期海洋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倾斜,安排了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浅海滩涂开发已达465万亩,并已列入亚行贷款项目计划。全省每年用于水产方面的投资6亿元左右。海洋渔业开始由单一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海水养殖、水产品综合加工一体化转变,远洋渔轮达到58艘,增强了海外捕捞能力。海水产品产量今年将突破260万吨,产值200亿元,居全国首位,水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目前,全省沿海已有威海、日照两个地级市和10个县、市、区渔业产值超过了种植业产值,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
在大力振兴海洋水产业的同时,海洋其他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新建、在建和改扩建了莱州、寒亭、埕口、羊口、垦利等大型盐厂,新增生产能力300万吨,年总产量已达到666万吨。盐化工建设步伐加快,纯碱、烧碱产量分别达到93.2万吨和42.7万吨,均居全国首位。海上交通航线新开通了威海—仁川国际航线和东营—旅顺滚装船运输。目前,滨海旅游区建设初具规模,沿海7市、地累计接待国外游客20多万人次,创汇3.5亿外汇人民币。
他们始终坚持把发展海洋经济与发展外向型经济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国际合作领域。截至目前,全省水产行业三资企业已突破300家,全省年出口水产品已达8万吨以上,创汇3亿美元,分别比1990年增长1倍和1.5倍。鲜活产品运输船从无到有,达到20条。在南北太平洋、印度洋和西非建立了4处远洋渔业基地,在美国关岛和巴新建立了两处海外水产企业。省里决定拿出300万亩浅海滩涂,实行优惠政策,对外招商引资,进行合作开发。山东海洋开发事业已开始由沿海经济带向内陆辐射,带动了全省经济的振兴。据不完全统计,有来自内陆15个省(市、自治区)28个地区的12万农民参与了“海上山东”建设。 (赵奎 宋继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