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上级单位是我爸我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19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一家之言

  “上级单位是我爸我妈”
皮子
这个题目不是笑话。
一位教师与几位朋友要办个信息服务部,到工商管理机关登记。人家问:上级单位是哪儿?教师说,我自己开的,要什么上级单位?上级单位是我爸我妈我爷爷,要不,就是人大常委会。人大定的宪法,宪法说我是中国公民。可是,教师这套理论不管用,只好找了个街道办事处当上级单位。
最近一期的《金三角》杂志登的这事儿,发生在1990年底。不知如今登记办企业,是不是必须要有上级单位,不过,据说许多新办的企业都有“挂靠单位”。
企业非得有上级吗?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创造利润的经济组织,不是政府部门、行政机构。企业作为独立法人,没有级别,也无上级。如果说有上级,那就是市场。企业要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就要听市场的话,跟市场走,也就是要根据市场价格信号决定自己的行动,用适销的产品、优质的服务满足市场需要。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是真正的企业,而是行政机构的附属物。企业不但要分成部、局、处、科、股级,而且要有上级。自上而下的行政等级系统,割断了企业与市场的联系;无所不包的行政领导权力,代替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企业无论大小,都不过是计划大棋盘上的小卒子,听话倒是听话,却没了活力。企业改革从扩权开始。现在,许多企业已从政府怀抱走向市场,不管级别高低,不论上级软硬,是骡子是马都拉到市场上遛遛。行政等级系统的打破,大大增强了企业的自主意识和活力。随着改革的深入,企业终将彻底改变行政机构附属物地位,完全进入市场,成为真正的无上级企业。
办企业要有挂靠单位,也许是为了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其实,要找挂靠单位的新办企业多是集体、民营性质的,与挂靠单位并无产权关系,而是不得不找个“婆婆”,只是一种名义性的联系。这种联系难以保证有效的管理。而且,许多上级单位下边挂靠了一大堆企业,也管不过来,管理往往流于形式。这些上级单位又多是政府部门,如果真的把企业管起来,那企业还有什么自主权?按照改革的方向,政府部门对企业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通过政策、法规和经济杠杆来进行,而不是具体干预企业的经营管理。经营管理是企业自己的事,好坏自己负责。企业如果走歪道,由法律、法规来制裁。
挂靠,管理是虚的,可收钱却是实的。一般挂靠企业都要向上级进贡,或交管理费,或收入分成。下边出钱干活担风险,上边出名享福干收钱,既侵犯企业产权,不符合公平原则,也不利于政府部门廉洁。
实现企业真正无上级不是易事。个体、私营企业当然无有所谓“婆婆”问题,主要是国有企业,解决这个问题要困维得多。这里关键的问题是规范所有者和经营者的权限问题,要有一整套完善的企业制度才行。这正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这里谈的“婆婆”只是原来意义上的上下级关系,这样的“婆婆”是要逐步“消亡”的,相信会有新的概念说明新的符合市场经济的关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