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有仙则名——北京草场地中学采访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0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有仙则名
——北京草场地中学采访记
本报记者陈兴贵
在首都机场路南侧,有一所地处城乡交界的中学——北京草场地中学。走进校门,出现在记者眼前的是几排红砖砌成的平房,已经很陈旧,据说前些年下雨就漏水;一个不大的操场,两副篮球架显得特别突出。这里,且不说与周围的高楼大厦相比显得寒伧,就是与城里的中学比,也自惭形秽。
然而,这所十分简陋的中学,近年来却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这里的教学成绩,让许多学校羡慕。这是一所农村中学,前年中考及格率达100%;去年中考综合及格率达98.4%;今年中考及格率100%,毕业率100%,升学率100%。这组数字的后面有着丰富的内容……
一位难得的校长
这所中学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张清毅,1962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毕业生,从事中学教育已经31个春秋。他热爱教育事业,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他先后辗转过几所中学。13年前他来到草场地中学时,可谓受命于危难之时。草场地中学对他进行“考试”,且要看他有没有能力改变这所学校的面貌。
他上任后,以“自强勤奋”为校训,直面较差的办学条件,不怨天忧人,他鼓励大家凭自己的力量成为强者;不怕困难,不存侥幸,脚踏实地,干出成绩,创造新天地。
他深知,教学的具体工作是靠教师完成的;教师又是靠领导班子带领的,他把培养和提高领导班子和教师的素质作为工作重点。这所学校共9名干部,其中7名兼课,他对领导班子的要求是多做工作,多做贡献,绝不多取报酬。他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早上6点多钟他就赶到学校,带头清扫校园。“贫女多洗头”,学校物质条件差,他把学校的卫生搞得干干净净,收拾得整整齐齐,在有限的条件下创造尽可能完美的育人环境。
学校的经费不宽余,但对老师们的业务进修,他全力支持;老师需要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他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职称评定是老师们最关心的,他实事求是,只要达到标准,实行低职高聘;老师们从城里带午饭到学校有诸多不便,他想办法解决了老师的中午用餐;老师们家里有了事,他不等老师开口,或亲自上门帮助料理,或托人带上学校的补助……严格的要求,热情的帮助,各方面的关心,自身的表率,理性的讲解,感情的交融,使他在老师中间建立起威信。
一支难得的教师队伍
当商品经济的大潮拍打着校门,一些行业的高收入在学校里引起躁动不安的时候,草场地中学的教师们对教育事业却表现出了十分的忠诚。
教导主任张彪,抓初三教学,他一心扑在教学上,暑假也不休息。他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学生家长着想;语文教师张学秀,家住城里。她每天早晨6时就赶到学校看书学习,她抓紧一切时间充实自己,尽管她有大学本科的文凭,教学受到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专家们的好评,是北京市紫禁杯先进班主任获得者,但学习上她依旧孜孜不倦。
这所学校的教师形成了合理的年龄结构,从23岁到52岁,老中青结合,男教师女教师各半,家住城里农村的都有。张校长感到自豪的是,草场地中学的教师之间,如今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风气,工作上互相支持配合,生活上互相关心帮助,感情上相互理解。他们热爱教育,关心教育,给领导提意见提建议,但不给领导出难题,通情达理,评职称,评先进,发奖金,都进行得非常顺利,大家的劲在学习上、提高上、教学上。
采访完草场地中学,我便明白了草场地中学的100%,它绝对不是偶然的。我也明白了,为什么不断有教师愿意从物质条件好的学校转向这里,为什么有的家长愿意让孩子从城里到这儿上学,为什么有的家长自动拿钱来奖励老师,为什么老师到这里如此安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