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相交相知日日深——瑞典、丹麦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1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相交相知日日深
——瑞典、丹麦纪行之一
人民日报代表团
对人民日报代表团一行6人来说,位于北欧的瑞典王国和丹麦王国,遥远但并不陌生。瑞典是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乡,丹麦则是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出生地。我们在这两个国家分别访问了一周后惊喜地发现,瑞典和丹麦人民对中国同样不陌生,而且渴望更多地了解这个东方文明古国。
10月3日,我们在瑞典外交部新闻中心官员的陪同下,乘船逆梅拉伦湖而上,登上斯德哥尔摩城郊的王后岛,参观金碧辉煌的王宫。女陪同特意把我们带到一处绿树环抱的蒙古包式的建筑前,对我们说:“这座宫殿叫‘中国宫’,建于1753年。它是瑞典人喜欢中国的见证。”原来,18世纪的瑞典人,认为中国是一个管理有方的理想的国家。当时的瑞典国王娶了一位聪明、美丽的德国女子为妻。在王后32岁生日那天,国王命工匠在一夜之间建成这座中国式的宫殿,作为礼物送给王后。宫殿的书房里还收藏着孔子的《论语》。听了这个美丽的故事,我们不禁为中瑞两国人民悠久的交往而感动。
我们在瑞典访问了沃尔沃汽车公司、依洛夫·汉森公司、爱立信电信公司、丽都公司;在丹麦访问了丹麦通讯社、瓦依勒州人民报、乐高积木玩具公司、丹迪口香糖厂等,所到之处,这些单位都挂起了本国和中国的国旗。在遥远的北欧,看到祖国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我们再次感受到一个强盛的中国对于每一个华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同时也感受到北欧两国人民对中国的一片真诚。
9月30日,我们访问了位于瑞典乌普萨拉市的瑞典农业大学后,驱车来到奥尔夫·卡尔森教授家。教授在瑞典颇负盛名,并且为中瑞两国在农业科技方面的交往和合作做出了很大贡献。他领着我们参观他那花园别墅式住宅:绿茸茸的草地,设备现代化的健身房,结实的桑那浴室,朴素典雅的会客室。当他拿出中国政府授予他的科学技术奖状时,他的神情显然只能用两个字来概括——自豪。室内的种种中国摆设,是他多次访问中国时带回的。当天晚上,在中国驻瑞典大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上,我们再次见到了教授魁梧的身影。为了推进中瑞两国的友谊和合作,像卡尔森教授这样的热心人何止一两个!
我们从哥本哈根坐火车抵达瓦依勒市火车站时,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场面,一直阴沉着的天突然放晴了。这时,从站台的远处跑过来一位老人,他头戴我们人民日报的遮阳帽,胸戴人民日报的纪念章,腕戴青岛产手表,张开双臂高声说着欢迎的话。他,就是去年随丹麦新闻代表团访问过中国的瓦依勒州人民报总编辑瓦恩·纽高先生。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大家说笑着拥到了一起。晚宴上,纽高先生讲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他说,很久以前,丹麦有一个孩子梦想当记者,到遥远的中国上海去采访。经过多年的奋斗和努力,去年这个梦想已成为现实。这个“孩子”不仅去了上海,还到了北京、青岛、深圳……话音未落,在座的中国记者忍不住笑了。这个梦想成真的小男孩,就是如今的总编辑啊!第二天,瓦依勒州人民报登出了代表团访问的消息和照片。
丹麦外交部新闻文化司司长波里本·汉森先生的宴请,把我们的这次访问推向了高潮。宴会的地点——外交部宴会厅,曾是同中国有着长期密切贸易关系的宝隆洋行的仓库;宴会时间,正值丹麦外交大臣率丹麦部分企业家访华前夕;宴会参加人员,除了人民日报代表团全体成员,还有许多曾经访问过中国的丹麦各大报社记者。代表团团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触景生情,举杯致辞说,在这个时间、地点聚会,意义非同寻常,这是中丹两国人民友好交往日益密切的象征。我们两国的新闻界要为促进中丹两国的友谊和交往多作贡献。丹麦同行报以一片掌声。
瑞典和丹麦是北欧两个工农业都发达的国家。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两国同中国的传统交往已超出一般性的友谊,向着互利互惠和共同发展的方向推进。瑞典已在中国建立了30余家合资企业,最近又有15家企业同中国签订了合资协议。今年上半年,瑞典同中国的贸易额增长30%以上,达5.5亿多美元。丹麦同中国贸易的步伐也在加快。丹麦已在中国建立了15家合资企业,越来越多的大公司对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和扩大进出口感兴趣。丹麦同中国厦门合资经营的助听器工厂已获得了明显的效益。同时,两国企业家也毫不讳言,为了扩大相互间的贸易,中国的产品结构需要进一步调整,个别产品需要提高质量。
在斯德哥尔摩和哥本哈根这两个北欧大都市的街道上,我们看到了不少的中国餐馆和匆匆来往的中国人。瑞典和丹麦的官员、企业家也纷纷访华。这种持续不断的交往,不但谱写出友谊的新曲,也必将造福于中国、瑞典和丹麦的人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