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分类指导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五论加强农村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0
第2版(经济)
专栏:

  分类指导促进乡镇企业健康发展
——五论加强农村工作和深化农村改革
本报评论员
去年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出现了加速发展、加快提高的好势头,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新成就。
最近几个月,围绕中央采取加强宏观调控的措施也出现了一些议论。有人以为,加强宏观调控就是要限制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该“下”了。这是一种没有全面、准确领会中央精神的错误认识,也是不符合事实的。
十几年来,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其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1992年已占到69.5%;乡镇工业产值也占到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显然,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乡镇企业是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家始终坚持了对乡镇企业大力鼓励、多方扶持的方针,至今未变。
加强宏观调控,非但不是要限制乡镇企业的发展,而且为乡镇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党中央、国务院采取宏观调控措施,狠抓党风和廉政建设,开展反腐败斗争,必将为整个国民经济包括乡镇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目前,金融秩序开始好转,城乡储蓄回升,股票热、房地产热明显降温。投资体制的改革、产业结构的调整将更加有利于农业。国家将采取更加坚决有力的措施,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这样的宏观环境,对乡镇企业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当然,乡镇企业也要自觉接受国家的宏观指导,根据产业政策,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调整原来不尽合理的产品、产业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素质,以更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在工作中,则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的情况,实行分类指导的方针。譬如中西部地区,尽管这些年来经过很大努力,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就其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来说还比较低,特别是西部地区一些省、区的乡镇企业尤其薄弱,有的省、区乡镇企业产值还不如东部的一个县。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农村人均社会总产值、人均收入等方面的差距相当大,而且有继续拉大的趋势。差距主要来自乡镇企业。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在发展速度上,中西部不能与东部地区“一刀切”,必须采取多种扶持政策,帮助他们“跑”得更快些,否则,中西部地区就只能永远落后。当然,在快的同时要避免走东部早期的弯路,要讲效益,讲质量,求得高质量的高速度。
强调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决不是要抑东扬西,放慢甚至限制东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而是对东部地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东部地区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搞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等方面,更快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应当看到,现在加快中西部发展、加速东部提高适逢其时,有利条件很多。首先,全党上下空前重视乡镇企业。党的十四大对乡镇企业作出高度评价,小平同志把乡镇企业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优势之一,今年2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决定》。前不久国务院又专门召开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决定继续加大对乡镇企业的投入力度,同时赋予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出口经营权。这是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巨大动力,也是最重要的保证。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为乡镇企业开辟了广阔的活动天地。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先导力量,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占有领先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生产要素市场、商品市场和市场竞争规则将不断完善,乡镇企业继续保持先天之长,生机和活力必然能得到更充分的发挥。第三,党中央采取宏观调控措施,将为乡镇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第四,中西部地区的人民群众有着强烈的脱贫致富求发展的愿望。加快中西部乡镇企业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且已到了重要的历史关头。对中西部地区来说,关键在于如何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加快发展。
如何抓住机遇?从以往的经验看,首要的一条就是各级领导要有紧迫感,真正把本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当作大事,真抓实干。其次,就是要解放思想,破除封闭、落后的观念,开动脑筋,千方百计把本地的资源优势变为商品优势。第三,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的方针,乡(镇)办、村办、户办及股份制(包括股份合作制)企业、联营企业、外资企业一齐上,不限比例看发展,不限速度看效益,能快发展的就促其尽快发展。
发展乡镇企业是关系9亿农民步入小康,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大事。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帮助农民兄弟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为加快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的发展,加速东部乡镇企业的提高,做出应有的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