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本报记者访财政部副部长金人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0
第2版(经济)
专栏:

  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
——本报记者访财政部副部长金人庆
记者: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强宏观调控措施,其中一条就是要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前些日子,国务院又发了通知,再次强调要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请您谈谈有关情况。
金人庆:据全国控办统计,今年1—8月,全国县以上单位社会集团购买力支出42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6%。国家规定的专项控制商品支出274.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24%。从专控商品审批情况看,1—8月共审批小汽车180735辆(包括生产、非生产两部分),金额23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0.02%;无线移动通讯设备113879部,金额5.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94%。
今年1—8月集团消费膨胀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超前性。脱离国情,脱离我国当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盲目追求高档、新型、豪华,造成大量浪费,是当前集团消费膨胀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表现,一是不适当地追求办公现代化,二是大量购置高档进口小汽车。有的地区连年赤字,工资发放都不能保证,买小汽车却从未停止过;有的企业长期亏损,拖欠国家税利,仍然在买小汽车,甚至贷款买车。
变异性。以集团消费名义掩盖经常的大量的个人消费,从而促成了社会集团消费膨胀。
普遍性。当前的集团消费膨胀,不是局部膨胀,而是全局性的膨胀;不是少数地区、部门、单位的问题,而是一个遍及全国的问题。
记者:社会集团购买力增长过快的原因有哪些?
金人庆: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国民经济逐步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增大,基本建设规模扩大,货币投放增多,以及各种形式的开发区热、办公司热,拉动集团消费增长。
物价上涨直接影响集团消费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城市物价上涨指数已达两位数。
管理松动。去年以来各方面要求放松控购的呼声很高,一些地方、部门自行采取了不少松动政策,下放了一部分管理权限,有的地区甚至取消了对企业的控购管理,由于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绝大多数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很差,造成集团消费扩大。
一些单位互相攀比消费的欲望有增无减。
此外,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过节等等愈演愈烈都直接导致集团消费膨胀。
记者: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加强控购管理有哪些重要意义?
金人庆: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的过快增长,首先,对减少通胀压力有一定影响。社会集团消费虽然只是总需求的一部分,但对总供需的平衡起着一定作用。特别是小汽车等目前主要靠公款购买的专控商品。由于我国目前小汽车生产能力有限,集团单位购买欲望又很强烈,生产满足不了需求,推动轿车价格上涨,同时间接影响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因此,严格控制集团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对平衡总供需起很大作用。
其次,可以减少财政赤字、集中资金搞经济建设。
第三,可以稳定经济秩序。社会集团消费膨胀,加剧了某些商品如小汽车、“大哥大”等的供需矛盾,使一些不法经营者采取非法手段牟取暴利有了可乘之机;社会集团采用不合理以至非法手段(如乱摊成本、转移利润、私设小金库、搞帐外帐、挪用、挤占专项资金等)扩大集团消费,其对经济秩序造成的冲击是明显的。
第四,对提倡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建国的优良传统,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反对腐败,加强廉政建设等方面也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记者:为了严格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过快增长,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金人庆:首先要统一思想认识。各级领导、财务人员、主管控购工作的同志,要认识到控制社会集团购买力是一项长期工作,要常抓不懈。各级领导要做到以身作则,严格把关,支持控办工作,切实解决违控、逃控问题。同时要加强管理。要严格控购指标的管理,设备购置要严格执行国家下达的控购指标,不得突破。凡超过指标的,除相应扣减下年度指标外,还要追究直接责任者和有关领导人的责任。对购买国家规定的八种专控商品要从严审批,行政事业单位购买小轿车、无线通讯设备等,下半年原则上暂停审批;对亏损、拖欠税款的企业购买专控商品,也要停止审批。对冒挂外商投资企业、军队、武警、公安及个人车辆牌照,逃避控购的企业和单位,要按照国家规定认真清查,严肃处理。
要稳定加强控购机构人员。在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社会集团自我约束机制还很不健全的情况下,控购管理机构和人员决不能削弱,工作决不能放松。少数地区削弱控购机构,减少控购干部、放松控购管理等做法要予以纠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