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认识了,就要真抓——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碘缺乏病调查汇报(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3
第5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认识了,就要真抓
——内蒙古、新疆、四川、贵州、西藏碘缺乏病调查汇报(之三)
本报记者王永安周朗戴岚闻佳平李晋鸿张建君
如果把“为什么要防治碘缺乏病(IDD)”作为考题公诸于众,广大群众能不能做出正确回答,尤其是从事这项工作的领导同志能不能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做出圆满的回答,这对于中国大地在2000年基本消除碘缺乏病关系极大。
记者来到了草原、平川、高原、山沟,看了一些IDD病区的现状,进入了一些政府机关的大楼,听了有关领导同志的谈话,强烈感到,防治IDD还未引起普遍的重视。
言行实录
在一些人眼里,什么“碘缺乏病是导致人类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什么“碘缺乏地区大量人口智力低下,严重影响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什么“碘缺乏病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消除IDD,世界都在注视中国”等等说法,就好像是“天书”。
在另一些人眼里,碘缺乏病人“尽管会出现呆、傻、聋、哑,但毕竟是少数”;“尽管会长成大脖子,但可以手术切除”;“尽管会导致智力低下,但不会死人”,不必大惊小怪。
于是,出现了记者亲眼所见的情景。
请领导出面的苦恼。首都记者智力工程采访组来到了内蒙古伊克昭盟和该盟的准噶尔旗,连同同行的自治区、盟的地方病防治部门和盐业管理部门的同志,可谓调查队伍庞大,重视程度很高。一到准噶尔旗,旗卫生局的负责人高兴地说,晚上旗的领导来和大家谈情况。可是座谈会开了几个小时,始终等不来旗领导。这位负责人难为情地说,某书记陪某某团,某旗长陪某某人,……实在脱不开身。当采访组第二天要离开时,出于礼貌,一位旗的副书记来了。这位同志倒很实诚,他说:“我来看看同志们,一会儿还要去剪彩”。谈到当地碘缺乏病的情况时,他不大清楚;在提到碘缺乏病会影响人的智力发育时,他坦率地说:“这我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搞地方病防治、盐业管理的同志来说,他们想借采访组调查的机会,让当地领导重视IDD的防治工作。因此,采访组来到伊克昭盟后,他们为了请盟领导参加座谈会,整整跑了一个上午,但没跑出个结果。下午座谈会开的中间,一位盟爱卫会的同志来了,可他听了一会便睡着了。面对此情,盟地病站副站长白进才激动地说:“现在领导抓工作是:一工二农三财贸,剩下时间抓文教,卫生工作没人尿。”有的补充说,在卫生工作中,地方病防治又被排在末位。
弄虚作假发碘盐。记者在新疆采访了3个地区、9个县市,在同100多干部座谈中,发现真正了解IDD者少之又少。有的地、县领导虽分管卫生工作,一般又是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但很少过问这方面工作,再加上干部任免频繁,不少抓IDD防治的领导人对情况不大清楚。有的领导人为掩盖工作上的失职,还弄虚作假。记者来到新疆拜城县米吉克乡吴坊村采访时发现,几乎家家锅台上都摆着一袋未开封的碘盐。记者正感蹊跷,又发现一户人家食用的是土盐。经问,主妇道出了实情:“昨天晚上,村里通知各家领取碘盐,当时我家没有人,正准备今天早上去领,还没来得及,你们就进村了。”据当地同志讲,这种应付调查的情况已有多例了。
缺乏专业知识还要作指示。防治IDD,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懂行,是搞不好这项工作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有的领导不仅对自己辖区IDD的情况知之不多,连如何防治也稀里糊涂,但还要作指示。一些地区防治IDD,明明要用食盐加碘的方法,防止非碘盐冲击病区,可有的主管领导却认为防治的办法是改水。有的领导认为IDD只是地方病中的普通一种,只有等到经济发展了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病。
尴尬处境
采访中,常听到各级从事地方病防治工作的同志发牢骚:“我们的工作,领导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
在不少地区,IDD防治工作处在一个尴尬境地——人员缺编,经费不足,设备奇缺,待遇很低,不被理解,工作难做。
而一些领导,面对这种困难局面或视而不见,或不去设法解决,或干脆放弃领导。
这一来,却苦了从事第一线工作的同志。
内蒙古武川县是IDD重病区,碘盐供应离不了。可是从今年3月以来,市场上没有碘盐了,急得县卫生局的同志到处反映;供盐单位呼和浩特市盐业分公司也告武川县的状,说该县欠他们20多万元的盐款一直不解决。问题在哪里?县商业委员会书记谢登杰说:“今年3月份前盐是专营,后来基层商店搞承包、拍卖,盐的经销无人管,商业资金又紧张,所以就没有进盐。”
说起防治经费来,话就更多。内蒙古每年用于IDD的防治经费还不足100万元,到了下面就少得可怜。凉城县近年来每年的防治经费只有二三千元,防治人员的工资都无法落实。
新疆用于IDD防治的经费在全国算是最多的,每年也只有150万元,分解到各病区县,平均也就1万元,若按病区人头平均,人均还不到一毛钱,这无异于杯水车薪。记者所到的病区县,没有一个县拨给地病办的经费超过1000元。新疆地广人稀,这点钱连坐车都不够,何谈防治工作?
贵州今年用于IDD的防治经费是95万元,其中90万元购买碘酸钾,剩下5万元用于防病治病还要搞科研,经费每年都捉襟见肘。不少人的差旅费无法报销。因为缺钱,许多工作无法开展。
即便是有限的IDD防治经费,要真正落到实处也不是件容易事。四川万县市财政给市地病办拨款逐年减少:1989年7万元,1990年5万元,1991年3万元,1992年2万元,1993年计划给1万元,但直到今年8月记者在该地采访时,这1万元还没有到位。新疆财政厅拨款15万元,用于莎车县小盐厂的改建工程。但这笔专款却被县财政局扣下给县机关工作人员发了工资。有关部门多次反映此事,但没有得到解决。
工作的难度还来自习惯势力。在新疆、四川、贵州等边远地区,流行着碘盐是“计划生育药”,吃了不生孩子的说法。新疆莎车县托木吾斯堂乡一位60岁的布哈克(大脖子)患者对记者说,脖子大是幸福的象征,脖子不粗反被人瞧不起。针对学生老师对IDD病因不解的情况,四川万县市地病防治部门要求在乡土教材和卫生常识课中增加IDD的防治知识,可是教育部门以教学大纲没有这项内容为由不予接受。
IDD防治中的困难,难道与领导没有关系吗?
赞扬李德生的启示
一提起防治IDD的成绩,各地的同志总是夸奖李德生的功劳。
五六十年代,中共中央先后成立了南方和北方两个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1981年又成立了全国统一的中央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由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的李德生同志任组长。他以一个军人的干练和将军的气魄,卓有成效地领导过中国的防治地方病工作。他足迹踏遍了几乎所有重病区的村村寨寨,了解真实情况,向党中央及时报告,帮助地方解决问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使中国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1986年中央防治地方病领导小组被撤消时,全国已有14个省、市、自治区达到了国家基本控制IDD的标准。
当然,谁为群众办实事,谁就受到群众的尊敬。
内蒙古的同志反映,自治区赵志宏副主席很重视地方病防治工作。他们最担心的是怕“赵主席不管这项工作了。”
贵州省副省长张玉芹担任省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组长多年,对全省IDD病情了如指掌,回答记者提问不用讲稿,许多数据都能准确地说出来。她还经常带队深入病区,使同志们亲眼看到克汀病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惨状,提高大家对防治碘缺乏病重要性的认识。这几年,贵州省的IDD病情处于稳定控制的状态,这不能不与这位女省长的工作有关。
这说明,抓好IDD的防治,领导是关键。
领导怎么才能抓好这项工作呢?
记者10月15日在采访李德生同志时,他是这样说的:“领导人要亲自深入病区,到病人家里走一走,看到他们痛苦的真实情况,才能引起对防治碘缺乏病的重视。看看,你就会想想,解放了这么多年,我们的老百姓还受病魔的危害,能不动心吗?能不过问吗?我在搞地方病防治工作时,告诉下边的同志,你们负责把下边真实情况反映上来,反映不上来是你们的失职;我负责把下边来的情况及时反映给党中央主要负责人,反映不上去是我的失职。为了解决问题,我就给省委书记或省长写信,催促他们解决。因为,不与决策的领导机关和领导人见面,问题就解决不了。关键是要真抓,不是假抓,坐在办公室里作指示是不行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