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我和卡拉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3
第8版(周末)
专栏:我心中的明星

  我和卡拉扬
王丰
1989年7月16日,杰出的指挥家赫伯特·冯·卡拉扬在奥地利萨尔茨堡家中与世长辞,笔者数日后从电台中闻知大师逝世的消息。那时我正对西方古典音乐迷恋得发狂,一时心血来潮,给好几位当代世界著名指挥家写信,并陆续收到了大师们寄赠的亲笔签名照片,其中有乔治·索尔蒂、克劳迪奥·阿巴多、伯纳德·海丁克等。笔者欢欣雀跃之余,仍不免心存遗憾:寄给卡拉扬的信,却一直不见回音。在众多指挥家中,我最崇拜、最景仰的是卡拉扬。我珍藏的录音带中,最为珍惜的就是那套进口原版的卡拉扬60年代初指挥录制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当时磁带价格很贵,买这套录音带花去我近两个月的工资。多少个宁静的夜晚,是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音乐陪伴我,鼓励我!我常常端详着磁带封面上的卡拉扬头像出神,但正想再给卡拉扬写封信试试时,却听到了他逝世的消息,心中除了哀伤与怅惘外,还有一层永远错过了什么的遗憾。
一天晚上,在灯下,在录音机播出的卡拉扬指挥的音乐中,我情不能禁,拿出纸和笔,往奥地利萨尔茨堡卡拉扬家中写了一封信,代表中国乐迷表达对指挥大师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并在信末提了一个小小的要求,希望能得到一张大师的亲笔签名照片,作为永久的纪念。因为不知道地址,信封上只写了“奥地利,萨尔茨堡,卡拉扬家”几个字。
信送入邮筒,心中似乎安定了许多。其实,我并不奢望得到回答,更何况地址写得模糊不清,也许根本就无法寄到。信封上也没写寄信人地址,也不需要信再被退还。就让它像放飞的鸽子一样去天空遨游吧!
万万没想到的是,20天后,萨尔茨堡真给我寄来了回信!封内是一张印刷朴素精美的德文短简。我不懂德文,只认出信末“艾丽埃特·伊莎贝尔·阿拉贝尔·冯·卡拉扬”字样。信封背面寄信人名址处印着:艾丽埃特·冯·卡拉扬。
是卡拉扬夫人寄来的回信!
那张洁白的短简,印着浅蓝色的文字,散发着淡淡的忧郁与思念。我虽不认识那几行短短的德文,却能完全理解它的涵义。
我再一次惊叹卡拉扬的魔力。在这个世界上,似乎只要在信封上写上他的名字,信就能寄到目的地。
1992年夏天,见到《音乐爱好者》杂志“音乐与我”征文启事,一时高兴,写了篇题为《给指挥家写信》的短文,把自己珍藏数年的指挥家照片介绍给乐迷朋友。稿子寄出后,没能得到一张卡拉扬照片的缺憾更觉得强烈。刚巧,正逢卡拉扬逝世三周年纪念,禁不住又提笔给艾丽埃特夫人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得到一张大师的签名照片。
时间不长,萨尔茨堡的回信寄到我的家中。小心翼翼拆开信封,是一张指挥大师黑白照片,上面是大师的亲笔签名。
一连好几天,我对着这张照片出神,同时静静聆听大师指挥的音乐,恍忽间,就好像指挥大师来到了自己身边一样。照片上,卡拉扬手握指挥棒,双目微合,似乎在音乐中沉思……
一天上午,我正在单位里工作,忽然妻子慌忙地跑来告知家中被盗。我心中一紧,从五楼飞奔而下,跃上自行车直冲至家中。门已被撬开,屋内一片狼藉。还好,指挥大师的照片还挂在墙上。我的心放下了,对小偷不仅没有恨意,甚至还抱有一种说不清是嘲笑还是怜悯的心情。
自从这次失窃事件之后,我心中总是有一种隐隐约约的担心。终于有一天,一种难以言表的动机驱使我再次给卡拉扬夫人寄了一封信。我不知道这样做是否应该。我在心里尽量安慰自己:或许卡拉扬夫人根本就忘掉了上次寄照片的事;或许她会认为上次的照片在途中遗失了;或许她不会看出这次的信和上次的信是同一人写的……
感谢卡拉扬夫人!15天后我又收到一张她寄赠的卡拉扬签名照片!随照片还有一张秘书打印的短笺:
亲爱的王:
艾丽埃特·冯·卡拉扬夫人非常喜欢你的来信,她送你一张她丈夫的签名照片,同时带去她对中国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愿!
我从一篇介绍卡拉扬的翻译文章中知道艾丽埃特夫人原是一位时装模特,同时也是一位画家。我想,她一定很美,很善良……
这是我珍藏的有关卡拉扬的第三件纪念品。我将永远永远把三件纪念品当作最珍贵的财富收藏!(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