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鹤壁:变粮食优势为肉蛋优势每年转化二成多增值百分之五十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4
第2版(经济)
专栏:

  鹤壁:变粮食优势为肉蛋优势
 每年转化二成多增值百分之五十以上
本报郑州电记者李而亮报道:人均占有粮食占河南省首位的鹤壁市,近年通过大力发展畜牧业,每年把24%的粮食转化到肉蛋生产上。每转化1公斤粮食可使其增值50%以上的效益,使鹤壁农民的收入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79元,其中有250元来自畜牧业。目前,鹤壁已成为牧业产值、人均牧业产值和人均生产肉蛋量均居河南首位的内陆畜牧基地。
今年前9个月,全市畜牧业呈现高速发展势头,肉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30.2%,蛋类产量比去年同期增长47.9%。鹤壁市破除小生产、粗放经营的意识,坚持从高起点、大生产、集约化、高效益起步。1990年底,市里制定出《关于“八五”期间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意见》,组建了市、县两级畜牧业领导管理机构,确定了28个大型项目。1991年到1992年间,在其他地方热衷于把资金投向开发区、房地产时,他们集中了1.6亿元,高速完成了16个大型项目的建设。其中有7个万头瘦肉型猪场,两个配套有千吨冷库的肉鸡加工厂,3个饲养年产10万只规模的种鸡场,1个年生产肉兔60万只的养殖场,等等。这些项目都作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成投产、当年见效益和当年出口创汇。
随着大型项目的投产,鹤壁构建起以大型饲养场和加工企业为龙头、以发展瘦肉型猪、肉鸡、蛋鸡为重点、以农民家庭饲养为基础的集约化大生产。通过“公司+农户”,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牧、工、商一体化。为调动农户养殖的积极性,他们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化服务,如养殖户的雏鸡、饲料、药品可以赊销;实行种鸡、饲料、技术、收购的“四上门”和一次性结算等,解除了农户的后顾之忧,全市乡村出现了养殖热。近两年全市光万只以上的养鸡场就增加294个,存栏鸡150万只,带动了养鸡专业户2000多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