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中国的匾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4
第8版(每周文摘)
专栏:

  中国的匾文化
匾,又称匾额,扁牍、牌额等。“匾”字的古字为“扁”,《说文解字》释:“扁,署也。署门户之文也。”匾兴起于何时尚未有确证。据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称,早在汉高祖六年,萧何就题苍龙、白虎二关之匾了。匾多为木制,也有绸质的。
中国古代的匾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匾的第一大特点就是它的协调、教化作用。在社会活动场所所悬挂的匾额,主要是起协调人际关系的作用,达到教化作用。在封建社会,除他人表彰的匾额外,更多的是他人所赐或自制的匾,对恪守封建伦常、政治规范起警策、训诫和宣传作用。此外,匾额还在民间根据礼节规范和风俗习惯广泛地自由交往,协调着君臣、父子、亲友、乡邻各类人际关系。如祝寿的“寿比南山”等。古代的匾还体现了古代文化的儒道互补精神,蕴含着天人协调的文化思想。这类匾多是风景名胜、起居休憩之所的,如“南天门”之类。人际和谐、天人和谐深深渗透在古代的匾文化之中,形成了古代匾文化与中国古代文化一致的价值取向。
古代匾额的另一大特点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审美观念。古代的匾讲究文字内容在载道的同时要很有文采,还讲究木质、木工的精良、漆工的精湛、书法的精妙。
古代的匾在内容上集中地体现了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在形式上,匾额比同类文化载体碑刻使用面广泛;与对联比,既可领导对联联合使用,又可单独使用,且具对联所没有的表彰作用。
(1993年第9期《青年科学》陈集文 王秉春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