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共识,在讨论中增多——第五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侧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5
第2版(经济)
专栏:

  共识,在讨论中增多
——第五次中日经济讨论会侧记
本报记者施明慎于青大连日报记者郭向欣
10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人民日报社和日本经济新闻社共同主办的第五次中日经济讨论会在辽宁省大连市举行。来自两国企业界、金融界、学术界、新闻界的100多人参加了主题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中日经济技术合作”的讨论。不少参加过前几次讨论会的代表高兴地说,此次讨论会较前四次有了新突破。首先,中日双方都能够面对矛盾,各抒己见,使讨论更加深入,更加务实;其次,在加强宏观调控、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等方面,双方观点日趋一致,共同语言越来越多。这是因为讨论会召开的大背景是: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体制改革又深入了一大步。
  泡沫经济与宏观调控
近10多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举世瞩目;同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在一段时间里房地产投资过猛,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等,也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在此次讨论会上,日本东京银行行长高垣佑先生介绍了日本泡沫经济的一些情况。他说:“所谓泡沫经济,其现象表现为对资本收益值期待过高,从而脱离实体经济,土地、股票等资产的价格呈螺旋状不断上升、膨胀。80年代后半期,日本发生了大规模泡沫经济,而且波及整个经济。现在,随着泡沫经济的崩溃,遭受了资产收缩和实体经济循环性衰退的双重打击。”
进而,高垣先生指出,“中国在房地产领域产生的泡沫经济,好像还未波及整个经济,但听说交易已搞得过热,是靠非正常渠道为来源的货币支撑的。如果这种信用膨胀的机制继续存在,恐怕难以控制泡沫经济。鉴于日本的经验教训,应进一步不失时机地管理货币,不能失控,并及早采取措施,同时整顿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朱小华在会上阐述了今后几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他承认,前一时期,一部分信贷资金通过违章拆借流向股市和房地产业,这与金融市场不成熟、不规范很有关系。他说,今年7月以后,中国政府采取了宏观调控措施,主要采用经济手段克服经济中出现的问题,并已取得明显成效。
针对一些日本朋友认为中国正在收紧银根的议论,与会的中方代表分别从全国、地区以及行业的角度解释道,加强宏观调控,恰恰是为了治理某些领域出现的“泡沫”,并非紧缩银根。有压有保,使有限的资金真正用在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上,是有利于改善外商投资环境的。听了这些介绍,日方代表频频点头。
招商引资与投资环境
前一段时间,原材料供应不足,物价上涨,土地、人工费用提高,运输困难、资金紧缺、人才不足,是外商来华投资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日本住友商事会长伊藤正先生在会上强调吸引外商必须不断改善投资环境。他说,“任何一个外国企业家在向海外投资的时候,必然选择对实现盈利这一经营目标最为有利的国家。外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要考察如下几个条件:哪个国家最彻底地了解了资本和市场原理;其国家的基础产业、劳动力状况等投资环境是否完善;可否进行自由贸易;其银行、外汇等金融制度是否具有国际性等等。”
对这善意的提醒,中方代表给予了积极响应。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的代表透露,中国正在全面着手研究如何使吸收外资政策更符合关贸总协定有关规则和国际惯例,例如,税收政策、平等竞争机制、国民待遇、服务贸易以及简化三资企业审批程序等。
原大连市市长、现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副总经理的魏富海先生,特地从北京赶来赴会。他同意伊藤先生的观点,即外商来华投资是为了获利。魏富海说,劳动成本低廉,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一个优势。如果劳动力价格盲目增长,则会破坏投资环境,外商就会退出,转向其他国家。
伊藤先生认为,当前,中国重点发展的仍应是基础产业部门和基础材料部门。对此,中方人士纷纷表示赞同,上海浦东新区的代表不失时机地接过话茬儿,介绍了浦东开发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首位的做法及有关优惠政策,并就拟建的浦东新机场和地铁项目,向日方表达了欢迎投资的意向。
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
在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曾因忽视环境问题而吃了苦头。在此次讨论会上,曾三次参与向中国提供日元贷款工作的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总裁西垣昭先生提出了恳切忠告:开发项目一定不能破坏环境。
当日方代表问起中国如何考虑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教授回答:“近年中国投向治理环境污染的资金增幅很大。最近正在搞《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通过传播媒介,报道环境污染问题和某些治理成功的典型,以唤起全民的环保意识。”他说,科学家曾对大气层二氧化硫含量和生存原因作过调查,美俄日等国家排放的比重较高。因此,发达国家应对大气污染负更多的治理责任,支持发展中国家改善环境状况。
魏富海补充道,中国对新上项目有规定,如在设计时不考虑环保指标,则不予上马。现在较难办的是,已投产企业的污染治理工作量较大,要花很多钱。西垣先生表示,今后对华贷款也要进行调查研究,若能达到环保指标,将考虑提供贷款。
通过两天的讨论,中日双方代表都认为,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中日经济技术合作不仅互惠互利,而且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对于未来的合作,日本朋友寄希望于中国深化各项改革,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中方再次强调,中国正在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日本朋友来华投资、转让技术,千万莫错过良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