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我国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水稻良种取得重大突破大穗型超高产水稻品种育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利用遗传工程培育水稻良种取得重大突破
大穗型超高产水稻品种育成
本报长沙10月23日电记者吴兴华报道:湖南农学院副教授万文举等人担负的遗传工程水稻(GER—1)研究成果22日在湖南省长沙通过鉴定。它标志我国水稻大穗型和超高产育种取得重大突破,并且在外源DNA导入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自70年代杂交水稻投入生产以来,科技工作者为了把水稻育种推向新的高度,先后开展了“两系法”、籼粳亚种间杂交和超高产育种,并取得较大的进展。但是,这些育种方法难以将大穗、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三者统一起来,于是,人们从生物技术着手,探索采取遗传工程途径育种。1989年以来,为了把玉米的高光合效率转移到水稻中,提高水稻产量,万文举副教授等人运用分子育种理论,采用改进了的浸胚法,用玉米的DNA片段(基因)溶液浸泡水稻品种湘籼8号的干胚,将玉米基因导入水稻,使受体产生广泛变异,从中选育到一批优良株系。通过多代选育终于选到了代号为GER—1的“遗传工程水稻1号”品系。GER—1品系是一个产量构成合理、物质生产力较强的高产型材料。它具有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平均每穗约200粒)、结实率高(平均每穗达80%以上)的特点。今年,在湖南、湖北、江西、江苏、云南、贵州和海南等省38个生态点试种,普遍表现良好。其中湖南省岳阳建新农场6300亩中稻平均亩产达544.74公斤,3000亩晚稻平均亩产546.63公斤。
根据DNA分子检测研究,初步发现GER—1获得了部分玉米DNA片段,具有类似于玉米的某些特征和特性,从而证实了外源DNA浸入胚法是一种有希望的育种新途径。
参加鉴定的专家认为,GER—1是一个有生产应用价值的水稻新品系和宝贵种质资源。GER—1的获得是外源DNA导入技术应用于水稻育种的一项重大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