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昔日的同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5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市场经济与人生追求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

  昔日的同窗
江苏盐城职业大学91级陈亚红
回到苏北家乡度假,总想找些昔日的同窗聊叙一番。
当我向家人说出这一想法时,母亲告诉我,他们不愿呆在村里守穷,都到南边打工去了。叹了一口气,母亲接着说:“做苦活是累了点,可总比在家里强。”伤感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无奈。
“那倒未必。”读高中的弟弟接过话茬说:“像邻村的李涛在初中教书,不是挺好的吗?”李涛是我高中时的同学,连续几年都没考上大学,后来去学校做了代课教师。
“能安心教书的不多了。有的教师出去挣钱,叫‘下海’,落下的孩子怎么办?”母亲提高了声音,白了弟弟一眼。
下午,我决定去找李涛聊聊。弟弟告诉我,这几天他在给学生辅导上课,要找就到学校去找。
“不是说假期不许补课吗?”我不解地问。
“那不叫补课,”弟弟辩解道,“那是辅导,是给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辅导功课,不收费的。”
听着弟弟的强调,我不禁笑了起来。
来到这所曾读过三年书的乡办初中,我感到格外的亲切。偌大的校园因没有多少人而显得有些空旷。只有一间教室的门开着,里面坐着一些学生,却不见老师。
我从后门悄悄走进去,找一空位坐下,向一旁的学生打听:“你们的李涛老师呢?我是他的一个老同学。”“刚出去了。”“去哪?”我问。“去王小燕家,叫她来上学。她妈妈不让她读书,说女孩子读书没用。”“李老师还要去徐军家,”另一同学告诉我,“他家没钱让他上学,李老师去帮他想办法了。”
教室里已有不少人停下笔,回头向我这边望过来,有几个已围上来,七嘴八舌地争着说些什么。
为了不过多地打扰他们,我没等李涛回来便离开了学校。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心中有种略带苦涩的兴奋,渐渐地心里愉悦了许多。抬头远眺,夕阳就要西下,天边出现一片鲜红的晚霞,甚是壮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