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旋舞的大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5
第8版(副刊)
专栏:

  旋舞的大山
廖华歌
满地月光。满山野的树木。岩石被月儿照出了深深浅浅的层次,亘古岑寂的小村笼罩在悠扬的乐声之中。慢四,快三,迪斯科,交谊舞……在县文化馆请来的那个姑娘的带领下,村里的年轻人舞起来了。
一曲《大约在冬季》,仿佛不可遏止的热浪,把几辈子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庄户人轻而易举地卷入了歌潮舞海。
“别踩了脚哩!”
“扭坏了腰咋办!”
“男女娃们搭手勾肩的,可别出了事体哟!”
喜悦,担心,忧虑。不很赞成可又说不出道道的老人们夹着纸烟,暗中悄声议论,可又感到浑身发热。
年轻人不管那许多,他们让那腰如风摆杨柳般的县上女娃像电影电视里一样,带着转来转去的走几圈,也算是一种荣耀。何况,那女娃的眼睛出奇地亮,话语也柔和得很,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把着手教,不时掏出一方印有水仙花图案的手帕擦那满头的汗,香气阵阵袭来……
舞厅的主人是村里一位叫铁林的青年,办舞厅的想法由来已久。他看到,山区经济发展了,山里人生活也在变,穿着西装挽裤腿,脚登皮鞋走路仍如上坡下坎一跳一跳的。去年他代表村里到省城签订一项木材加工合同,晚上人家硬拉他去跳舞,无论怎样解释人家都不信,弄得很尴尬,心理上一下子比人家矮了半截,几乎误了大事。那份自惭自愧,至今仍记忆犹新。大家都共戴一片天,城里人有的,山里人为什么不能有?于是,随着雨后春笋般的酒吧饭店、家电维修部、庄稼医院和文化书屋,这八百里伏牛山深处的小小村街上,终于冒出了第一家卡拉OK舞厅。
闪烁着彩灯的瓦屋,吸引了全村的年轻人。这些往日看似木讷的小伙子、大姑娘,透过话筒,不敢相信自己的声音原来这么美妙动人。
“……篱笆墙的影子还是那么长……”
“你看柳叶唱得多投入,是在唱她自己哩!”
“女人不是辘轳,男人也不是缸……”
“没想到四妞这娃子嗓门这样脆!”
山根叔听着自己的闺女唱得那样动情,叼着的烟袋早忘了吸,眼里噙满泪疙瘩。身旁的富贵用手指戳戳他,悄声说:
“山根叔,你也来一段?”
“来啥?咱就会喊爬山调!”说罢回过头来问富贵:“那手里拿着的棒棒叫啥?”
“俺也说不清,听说叫什么‘坷垃喔凯’!”
“坷垃握开?”山根叔眉毛打成一个结,嘴里喃喃自语:“是啊,坷垃不握开怎么长秧子?咱这榆木疙瘩脑子也得开化开化了……”
一辈辈扛锄头放牛羊的庄户人,也有了属于自己消闲的夜晚,有了自己真正的夜生活,再也不用跑几十里山路去听说古、唱三弦了,不用早早地趴在炕头数星星了。
伴着歌声,一对对青年男女旋舞着,自信而乐观。旋舞着的大山变得更加年轻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