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沉渣又泛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5
第8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沉渣又泛起
陈俊山
初到上海,过蕃瓜弄,有时会看到老师傅或老婆婆们,对某种形象的青年嗤之以鼻:“洋瘪三!”对另一种顽劣形象的少年哂而唾之:“垃三!”对于后者,我实在不明那语义,后来住的时间长了才弄清,“垃三”是“垃圾瘪三”的缩略语。两种瘪三实属流氓一族。蕃瓜弄的居民在解放前都是受苦的劳动者,所以瘪三们都不敢在这里冒充“劳动人民”,更不敢自吹“纯洁”,因为这里了解他们的底细,唯一上策就是溜之大吉。其实在解放后,真正的瘪三几乎绝了种,只剩下这名目及其油滑的坏习气一时不能清除。当然,这坏习气在一定的气候下还会滋生新瘪三。
油滑,确是瘪三作风的一大特色。他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也事出有因。他久在垃圾桶里钻来钻去,于是将世界也看成一个大垃圾桶。他交往的哥们儿大抵是瘪三之流,于是在他的眼里,全世界没有一个好人,都是像他一样自夸形秽的瘪三。“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因此他不承认世界上有美与崇高,只有“他妈的”猥琐、卑微、鄙俗、卑鄙!于是他趁人不防,给岳飞脸上抹点锅灰,给秦桧背上写两句好话,给招贴画的女人嘴上画上胡子,给良家门上画个乌龟,给电车座位上涂上油渍,给公园的休息椅上撒上蒺藜,在拥挤的场合摸女人一把,向憨厚的乡下小伙儿兜售春宫……这些东西混入文坛,便出现了“瘪三作家”。他的所谓“作品”,写的不管是他爹、他娘、他七姑八姨、他兄弟姐妹、他的妻妾情人,还是他自己,一路臭骂过去,并叫他们互相骂,那才“好玩儿哩”。或者自己将唾沫唾在手上,再抹到自己脸上,歇斯底里地大骂:“我不是人!我不是人!你们都不是人!”这种写法,还堂而皇之曰:“新写实主义”。
另一个最大的特色,就是拆烂污式的“三角恋爱”。拉线,搭桥,钉梢、拆俏,如此循环往复;或者男女一拍即成,吊膀、拥抱、接吻、“作爱”、散伙,又如此循环往复;第三者、第四者“拨乱其间”,打情骂俏,插科打诨,“反正不让他们闲着”,“叫他们互相掐”,一掐,戏就来了,可以写一百集、一千集。这是“当代三一律”。
还有一个最大特色的最大特色,那就是:男主人公在钓女人方面都有非凡的“魅力”,好像自己是才子,佳人一见飞过来,就像怀揣磁石能吸铁一样;或者用欲擒故纵之术,似乎男人越说自己是流氓,女人就越喜欢他。贱人哪贱人,八辈子没见过男人,“性饥渴”,见到个臭男人,便一头扎进他的怀里……如此等等。
看这路货色,不免令人想起三十年代的张资平。张资平在当汉奸之前,是风头十足、名噪一时的三角恋爱小说家,他也有这个大特色。为了省去读者的翻检之劳和节约篇幅,应该将鲁迅先生当年的概述引来以现场说法吧:“现在我将《张资平全集》和‘小说学’的精华,提炼在下面,遥献这些崇拜家,算是‘望梅止渴’云,那就是——△”岂止“△”而已哉,还有“大益”哩,“从此会知道如何三角,如何恋爱,你想女人吗,不料女人的性欲冲动比你还强,自己跑来了。朋友,等着罢。”
这样的一个张资平,常自夸是“五四”以来写白话文的“最进步的作家”,因为胡诌乱扯地写三角,骗了一些涉世不深的青年,确实挣足了钱,在真如建了小别墅,十分得意。然而,他和他的同流,最终也未逃出当时有远见的大作家的判词:“销淫书的瘪三”。
沉渣有时会泛起,但长此以往,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