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唤醒羊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6
第1版(要闻)
专栏:电力问题系列报道(6)

  沉睡了千百万年的羊湖,荡漾着百多亿立方米碧水,为把碧水变成强大的电流,武警水电部队官兵正奋力拚搏——
唤醒羊湖
  本报记者廖玒谢国明中国电力报记者翟俊甫
编者按: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亘古未有的伟大事业,更需要一种精神——这就是江泽民同志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精辟地概括的64字创业精神。西藏羊湖电站建设工地官兵们的英雄事迹,生动体现了这种无私奉献的创业精神。这些可敬可爱的英雄官兵,不仅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唤醒着羊湖,也以崇高的精神唤醒那些被蒙上一切向钱看、以权谋私灰尘的心灵。
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离不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羊湖工地领导干部以身作则、两个文明一起抓的经验,值得各条战线的同志学习借鉴。
越野车盘旋在甘巴拉山蜿蜒曲折的山路上,随着海拔仪一度一度地逼近4000米,排气管冒出的尾气越来越黑,我们感到一阵紧似一阵的头痛、胸闷、气短。司机小陈告诉我们,由于缺氧,汽油不能充分燃烧,在平地能拉5吨的汽车,在这儿只能拉2吨多。
承担西藏羊卓雍湖(简称羊湖)电站建设的武警水电部队第三总队的官兵,就是在这样严重缺氧的“生命禁区”里,从事着前无古人的水电工程建设。
医学专家说:人静静地坐在这里,就相当于在上海干搬运工
羊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蓄水150亿立方米。为缓解西藏的缺电状况,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羊湖建设一座电站,让沉睡了千百万年的圣湖为西藏人民造福。按照设计要求,电站要在甘巴拉山腹打通一条6公里长的隧洞,让湖水穿洞而过,直落840米,带动11.25万千瓦的发电机组。
羊湖工地海拔超过4400米,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只有内地的60%,人的体能只相当于内地的1/3。
记者来到电站进水口1号支洞工地,三总队副总队长李光强告诉我们,洞内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50%,相当于处于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是人类生存的禁区。可是,就是在这生命的禁区里,战士们站在没过腿肚的积水中,全力操纵着风钻,脸上的汗水和着从洞顶流淌下来的水滴,湿透了衣服。暗淡的灯光将战士的身影投射到洞壁上,好像一尊尊塑像……
望着这群年轻的战士,我想起了一位医学专家向我们介绍情况时打的比方:人静静地坐在这里,心脏和肺的活动量就相当于在上海干搬运工。
我们在爬过甘巴拉山,钻过羊湖隧洞之后,才真正理解了一位将军对西藏官兵说的一句话:你们就是躺在这里,也是功臣。
工地上的官兵几乎人人休克过
甘巴拉山地处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挤压带,岩层透水性强,极易塌方。频繁的塌方常常使几十天甚至几个月的辛劳化为乌有。今年5月4日,二号支洞与一号支洞之间的主隧洞突然发生大塌方。三总队官兵苦干了近5个月,一直到9月底才将主隧洞贯通。三总队政治部主任徐流芳介绍说,西藏的冬天气候寒冷,缺氧更为严重,一般不在野外施工。但是,为了早日给西藏人民送去光明,三总队给自己规定了日进度、年任务。战士们提出了“不完成任务不下山”的口号,白雪皑皑的甘巴拉山上,人们照样可以看到那片“橄榄绿”。打风钻的战士为防止碎石、泥沙堵塞钻孔,用双手浸在刺骨的水中护住钻孔,一个班次下来,战士们的双手被水泡得发白,冻得不能弯曲。浑身透湿的官兵从洞口走出来,被寒风一吹,个个变成“冰人”,走起路来,全身咔喳咔喳地响,脚上的水靴要用火烤才能脱下来。有一年,负责一号支洞的一连全体官兵,手和脚的冻伤率达到100%。
在羊湖,流传着“梁铁人”的故事。有一天夜里,掌子面上突然喷出每秒0.8立方米流量的地下水,粗大的水柱将正在掌子面上的4名战士击倒在地……刚刚下班的十二支队三连连长梁宗琪闻讯后,立即带领战士冲进洞里,面对冰冷刺骨的水柱和塌方的危险,全连官兵轮番上阵,晕倒了,就抬出洞外吸几口氧;手冻僵了,就在洞内照明的灯前暖一暖。在制服地下水的日日夜夜里,梁宗琪始终坚持在第一线,没有打过一回盹,“铁人”的称号从此就叫开了。
在西藏,规定的工作时间是一天6小时,羊湖的官兵每天的工作时间却在10小时以上。我们问过许多战士,下工后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战士们异口同声:“睡觉”。
部队进藏4年来,超强度的工作使许多官兵患有多种疾病。被誉为军中女杰的三总队队长方长铨大校介绍说,三总队30多名团职干部中,80%以上心脏出现异常,有的已经变型,许多官兵指甲下陷,血液浓度超常,还患有关节炎等病。在山上打洞的官兵,没有一人没休克过。
在西藏,我们见到来羊湖现场办公的武警水电指挥部第二政委刘源少将和指挥部副主任汪成杰少将。他们对记者说,武警水电部队是一支主要从事经济建设的部队,不仅不花国家一分钱军费,还经常承担最艰苦、最困难的工程,为国家创造物质财富。三总队官兵“爱国、拚搏、团结、奉献”的“羊湖精神”,是武警水电部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部队战胜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生命禁区”里创造世界奇迹的精神支柱。
羊湖不会忘记
在羊湖电站工地现场指挥施工的副总队长李光强,一谈到家庭,就沉默了。他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他的家在遵义,夫妻双方的老人都要由爱人照顾,还有一个正在上学的孩子。结婚14年,夫妻在一起的时间还不足两年。3年的高原工作,使他的体质明显下降,心脏出现异常,医生不同意他进藏,组织上也于今年7月决定调他去内地工作,可他表示:不打通隧洞决不下山。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三总队干部的模范行动,带出了全总队官兵自觉奉献的精神。
1991年大年三十那天,隧洞里涌出大量地下水,如不及时处理,隧洞很可能坍塌。留守在工地的三连副指导员胡明元,二话没说,带头冲进了齐腰深的水中,安水泵、接水管……不知干了几个小时,当20多台抽水机一齐向外排水时,他们的双腿都已经冻得麻木了。在那个难忘的除夕之夜,在全国人民合家团聚的时候,留守在羊湖的官兵也举起了酒杯,火辣辣的白酒引出了官兵们思念亲人的热泪。胡明元泪眼模糊,仰望星空,他多想回到冷冷清清的家中,为双目失明的父母端一碗热汤,打一盆洗脸水啊。坐在我们面前的胡明元又黑又瘦,他不愿过多地谈他的家庭,一谈起双目失明的父母,他的声音就哽咽了。
在羊湖工地,像这样的官兵比比皆是。他们是实实在在的军人。他们把军人的爱、军人的情,都抛洒给了羊湖,奉献给了西藏。
羊湖水电站是西藏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自治区各级领导极为重视。西藏自治区主席江村罗布、副主席江措多次视察羊湖工地,并高度评价三总队是继18军进藏以来表现最突出的部队之一,警容风纪严整,警民关系融洽。羊湖工程难度这么大,进展这么快,只有部队才能做到。三总队官兵付出的艰辛,西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8月7日晚,我们住在海拔4400米的一连工地和一连代连长李修恒及战士们围着电炉交谈。战士们说,这里听不到广播,看不清电视,报纸也是一周以前的。羊湖没有节假日,就连8月1日的会餐,也因赶上连续浇筑混凝土而推迟到8月3日。李代连长来西藏4年,还没有去过布达拉宫。因为缺少淡水,有的战士曾经11个月没有洗过一次澡。由于大气压低,每天只能吃半生不熟的饭。记者问战士,这么苦、这么累,怎么坚持下来的?战士们说:“军人嘛,就要服从命令。”
他们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就是这些平均年龄20来岁的战士,每天抱着近50公斤的风钻,为了给西藏人民送去光明,在向“世界屋脊”,向“生命禁区”挑战。“志在高原艰苦创业,乐为羊湖无私贡献”,已成为三总队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
记者问战士最爱听什么歌,战士们不约而同地说,最爱听《说句心里话》。说着,战士们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家中的老妈妈,已是满头白发……”歌声在甘巴拉山回荡,战士们的眼中都闪着晶莹的泪花……
1995年,沉睡多年的羊湖将开始发电。雪城圣湖将铭记这群“橄榄绿”。(附图片)
左图:羊湖工地发电机组厂房建设现场。 廖 玒摄
下图:羊湖主隧道9月25日22时50分贯通。
杨生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