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名人效应漫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6
第9版(经济生活)
专栏:市场随笔

名人效应漫谈
刘鲜日
报载,浙江一家生产笔记本的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销路不畅,去年年底产品积压严重,职工发不出工资,企业运转举步维艰。这时,厂里有个名叫阿东的人出了一个点子,建议在笔记本封面上印上一张名人的彩色画像,厂领导欣然采纳。结果今年以来,该厂的产品销售直线上升,供不应求,连去年积压的笔记本也全部销完,企业出现一派生机。
小小的一张“名人画像”,竟奇迹般地拯救了一家企业,有人归功于阿东的点子,当然不无道理,但更多的理由则恐怕在于该厂利用了“名人效应”。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竞争机制在中国的建设,企业之间的营销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大潮中,已出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局面。不少企业善用智囊,以此频出绝招。许多企业充分利用“名人”的“名气”,为企业撑门面,为产品抹光辉,以此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达到占领市场一席之地的目的。客观现实中已有不少成功的例证。如我们从电视中看到的《编辑部的故事》中的葛优与百龙矿泉壶;喜剧演员陈佩斯与石家庄双鸽火腿肠;松下“新画王”与世界超级体育明星刘易斯;“力士香皂”与张曼玉;潘美辰与“中华绿豆沙”等等。
企业之所以要利用“名人”来做宣传,其动机之一是为了缩短其产品与直接购买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让社会和消费者亲近它、喜欢它;动机之二是希望通过“名人”的示范来引导消费,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购买消费群体。留意一下身边的企业,就会发现,那些利用“名人”来做广告的产品,都或多或少地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当然,“名人”为企业做宣传,无可厚非,但“名人”也应该珍惜自己的“名声”。对有意者要慎重选择,不可轻易出场,对于那些假冒伪劣产品,决不能发任何慈悲,更不能见利忘义,见钱眼开。否则,一害消费者,二害自己。
从企业营销的角度看,用“名人”搞宣传和促销,可以取得好的效果。但如果某一“名人”为不同的企业做太多的宣传,或很多“名人”都出来为企业做广告,恐怕“名人”就会自然失去其“名人价值”,“名人促销术”就会走到自己的尽头。促销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一定所有的产品都必须通过“名人”来宣传,若“名人”宣传不适当,结果就可能适得其反。所以,企业在选择宣传方式时,不要一味赶时髦,更不能跟着别人走。
营销策略,贵在创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企业营销何尝不是如此?“另辟蹊径”,才能“别有洞天”,只有多动脑筋,不断推出新招,才能真正持久地吸引消费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