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生物工程的伦理学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6
第11版(科技园地)
专栏:科学杂谈

  生物工程的伦理学思考
自从科学家们在20世纪50年代破译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生物工程领域的变化日新月异。在一些国家,人们已经能把鱼和植物的基因混合在一起产生抗冻土豆和烟草,还用基因工程在试管中培育出一种新的生命——能吃石油的细菌。
在生物工程的进步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发展为人类带来极大方便和诸多物质财富的同时,一个涉及到伦理学方面的问题便相伴而生了——哪些做法符合人类的伦理规范?怎样才能杜绝因滥用基因工程而给人类带来灾难?
提出这个问题并非耸人听闻,因为近年来生物工程所取得的成就已经超出了一般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一位科学家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所处的时代不仅是进化的时代,更是革命的时代。这话不无道理。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基因重组工程已经译解了几千个基因密码。科学家预言,在不久的将来,有可能破译出所有的基因密码,人们能创造出新的生物已不再是天方夜谭。
有人提出过这样的假想:将来有一天,如果用鸟的基因改造过的“人”从空中扑下来吞食了用植物基因改造过的“人”,那算是犯罪呢还是仅仅在吃午餐?
虽然是假想,但并非毫无科学根据。这不能不促使人们从道德伦理甚至法律上重新思考人类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在生物工程研究较发达的国家,这类涉及伦理学的问题已争论了多年,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人们的议论喜忧参半。我国的生物工程研究刚刚起步,这类后续问题还不是迫在眉睫的事。然而,我们不能就因此对这个问题持漠视态度,否则到时将后悔莫及。
可喜的是,两年前我国已有学者提出应借鉴国外运用立法手段来管理基因工程发展的做法。这在对基因工程可能引发的伦理学问题还未及重视的中国,不能不说具有超前意识。
生物工程的灿烂前景必将诱发成果迭出的局面。重要的是,科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全社会是否对生物工程的伦理学问题投以相应的关注。笔者认为,早一天这样做,社会就会早一天得益。当然,任何法律法规的制定最终是为了推动科学的发展而不是相反。事实上,除了道德和法律之外,科学本身就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我们相信,依靠法律、伦理乃至科学自身的力量,生物工程这门新技术无论现在还是将来都将造福于人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