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非洲鱼米乡——喀麦隆共和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6
第6版(国际)
专栏:

  非洲鱼米乡——喀麦隆共和国
徐德文
在当今非洲大陆普遍经济困难、粮食缺乏的形势下,位于非洲中西部的喀麦隆共和国,在保罗·比亚总统领导下,则是另一番景象。其经济稳步发展,农业生产发展水平跃居非洲前列,成为非洲大陆著名的鱼米之乡。喀麦隆人自豪地称自己的国家是“没有饥饿的国家”。
喀麦隆不仅基本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市场上粮食、蔬菜、水果、鱼类等食品,种类多而齐全,供应充足,价格比其它非洲国家要便宜。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农业生产增长率一直超过人口的增长率,粮食、家禽、鸡蛋、糖、油、牛羊肉等农副产品,除满足本国需要外,还能向他国出口。
喀麦隆是怎样取得这些成绩的呢?
喀麦隆地处赤道附近,自然条件良好。土地辽阔肥沃,气候温暖,适宜农业生产。尤其是西北和西南地区,更有喀麦隆粮仓之称,出产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占全国生产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喀麦隆全国一百二十万人口中,百分之八十的人生活在农村。历届政府都把农业视为“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从投资、加工、科研、技术培训、交通运输、化肥分配、农产品收购等方面都给予优惠,调动了个体农民、合作社以及农工联合企业的生产积极性。近两年来,喀麦隆农业投资一直保持在国家总预算的百分之二十左右。喀麦隆政府对从事农业的人员予以优先照顾,特别鼓励城里的青年人到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对青年垦荒者优先给予贷款,减免土地税,并对他们免费进行培训。
为发展农业,喀麦隆政府还制定了三条总方针:巩固粮食自给自足,发展出口作物,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为落实这一总方针,喀麦隆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大力发展农业科研。离首都雅温得不远的恩科尔比松,被人们称为“科研村”,是喀麦隆全国农业研究院所在地。这个研究院拥有六个研究中心,十六个农技站,二十九个分队,科技人员达二千三百余人,遍及全国各地。近年来,由于科研人员的辛勤劳动,已获得不少研究成果。例如,现在正在推广的生长期短、产量高的水稻和旱稻品种有十几种,玉米品种六个,有的稻种每公顷最高产量可达七吨左右;玉米最高产量每公顷可达九吨。
二、使出口产品多样化。政府除继续支持传统的出口产品咖啡、可可生产外,还鼓励种植价值高、产期短、受国际市场欢迎的豆类作物和水果。喀麦隆的优质香蕉已打入欧洲市场,还正在准备把芒果、菠萝等热带优质水果推向世界市场。
三、全面放开农产品价格。为了使喀麦隆农产品能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政府决定放开价格,使农产品自由流通,促进市场调节作用。
由于喀麦隆政府的农业政策正确得当,措施具体,使喀麦隆的农业生产日趋发展。现在,喀麦隆集约型农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喀麦隆最大的农工联合企业,一九九二年头七个月的产值就已达一百八十亿非洲法郎,成为喀麦隆发展先进大农业生产的火车头。
尽管目前喀在全面发展经济方面还有困难,但良好的农业基础,充足的粮食,大大增强了喀麦隆人民克服困难,为发展经济而奋斗的信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