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黄河故道创大业——记山东省冠县刘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兰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

  黄河故道创大业
——记山东省冠县刘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兰盈
司印居
两年过去了,但刘屯人每当想起那辉煌的时刻,心里总是激动不已。
1991年7月20日,在甘肃省兰州市召开的全国治沙造林会议上,一位满头白发老人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阵阵喝彩,国务委员陈俊生带头鼓掌,林业部长把全国治沙劳动模范荣誉奖章送到他的手里。他就是山东省冠县刘屯村党支部书记刘兰盈。
翻开刘屯村的创业史,映入眼帘的是刘兰盈带领刘屯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绘出一幅幅新美的图画。
千年沙荒变果园
黄河,在她奔流入海的时候,为其儿女留下了丰富宝藏。然而,也为刘屯村留下了一望无垠的5000亩寸草不生的沙荒。到60年代初,这里依然是个“大风一刮白茫茫,沙压庄稼民断粮,主食瓜干难果腹,户户住着破土房”的穷沙窝。
面对此情此景,当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刘兰盈心情异常沉重,他夜不能寐,为了改变家乡的贫困落后面貌,豁出性命也要把穷根拔掉!
为了掌握风沙规律及综合治理的有效方法,他一次次专等大风天蹲在沙丘旁,测地形、查风口、看风向;他翻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请教有关专家、学者,终于制定出了“平原治沙与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打井修渠同步”的完整而科学的方案。
1963年隆冬,沙荒滩还在冰封雪冻中沉睡,刘兰盈带领300多名干部群众开上了千年荒滩,与风沙展开了搏斗。担沙,他的筐最大;推车,他总是跑头辙。不论风雪雨天,还是严寒酷暑,连年治沙不断线,一气干了18个冬春。他带领干部群众先后平掉了15个大沙岗、100多个“骆驼腰”,填平了6条大水沟、500亩大水洼,改造沙荒5000亩,营造大型防风林5.5公里,修了纵横25公里的田间林网道路,共植苹果、梨树等树木45万株,打机井100多眼,铺设地下管道1300米,高标准地实现了农田林网化,林木覆盖率达到45%以上。
浩大的治沙工程,锁住了风沙,征服了黄河故道。昔日的5000亩沙荒,如今变成了鲁西最大的果园;过去的不毛之地,现在变成了米粮仓。近几年,平均每年向刘屯人奉献水果750万公斤,粮棉190万公斤,农林收入达890多万元。
自力更生办企业
生活是奔流不息的江河。面对改革大潮,刘兰盈敏锐地觉察到,只靠脚下2亩沙土地,实现小康步履维艰。进入80年代第一春,他就把发展刘屯村经济的“宝”押在了村户办企业上。如今的冠县是一个水果重点县,年产水果5000万多公斤,年需包装箱100多万只。然而,偌大的水果县竟没有一个纸箱厂。“有资金,有销路,有资源,市场急需,为何不办这价值连城的纸箱厂,壮我村之威。”刘兰盈为自己的发现而击掌叫好。他们立即筹集资金,购买设备,很快投入生产。他们生产的中、高、低3个品种的纸箱,不仅在当地畅销,而且远销河北、河南、山西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当年盈利15万多元。
接着,他指导农民办起了罐头厂、面粉厂、纸箱厂、木器加工厂、养鸡场和恒温库等村、户办企业,300多名刘屯人放下锄头,走出黄土地,走出“篱笆·女人和狗”的小天地,投入到火热的工业生产中去,到缤纷的商品经济舞台上大显身手。
目前,全村村办企业发展到19处,第三产业发展到70个。刘屯村企业无一亏损,且越办越火爆。1992年企业总产值达1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今年头8个月,已盈利220万元。
伴随着农、工、商的迅速发展,刘屯村以崭新的风貌展现在鲁西平原上。如今,刘屯村敢和城市比高低,村民已有电视、电冰箱、录放机,有太阳能、卫生洗澡间,在这个村万元户不算富,5万元户刚起步,10万元户才算中等富;村里有商店、医院、敬老院、中小学、幼儿园,还有党员活动室、工青妇之家、农民科技学校、文化活动中心……在这片4平方公里的神奇的土地上,到处焕发出青春的活力,洋溢着动人的风采。
更可喜的是,目前,全村拥有汽车、拖拉机、三轮车和排灌机械等640多部,开始实现运输、耕翻、灌溉、脱粒、粮食和饲料加工机械化,以科学进步、机械化作业、贸工商为一体、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化农业正在形成。1992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达到1190万元,人均占有5400元,人均纯收入3100元,公共积累1100万元,人均纯收入和公共积累分别是1978年的34.4倍和27.3倍,农村储蓄总额510万元,人均2300元,成为山东省有名的文明富裕村。
率领众村奔富路
有着45年党龄、任村党支部书记45年的刘兰盈始终不忘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如今,村里大多数农户都搬进了“小洋楼”,而他依然住在老式的平房里。有人不解地问:老支书,咋不会享受?他却说:“共产党艰苦奋斗几十年,还不是为了让大家都富起来,挣一个花仨,不是共产党的作风。”别看他对自己这么“抠”,但对办村里的公益事和支持贫困村却那么慷慨大方。他先后把自己的1400元奖金全部捐献给村党支部和幼儿园;村里60多位孤寡老人生活不便,他安排投资建起了全省一流的敬老院。今年又安排投资100多万元,在鲁西率先建起了第一个实用专业教学大楼,设有13个专业,为刘屯村及周围村庄发展市场经济,提高文化生活等,创造了极为优越的条件。
刘屯村富了,但刘兰盈并不满足。他决心带领众多的村庄甩掉贫穷,奔向小康,他全力帮助周围村庄脱贫致富,经过几年的扶持,地处黄河故道的13个村庄经济迅速发展,全部进入了全县强村行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