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农家科研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01-06
第2版(经济)
专栏:

  农家科研所
宗绪昌
在山东省平度市,一个个不花国家一分钱、自己动手搞科研的“家庭科研所”正在悄然兴起,成为一支科技兴农的“领头雁”。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1985年,大泽山镇农民、助理农艺师刘洪宝,就发起创办了平度市第一家融科研、生产、经营于一体的农民科研所——大泽山葡萄研究会。刘洪宝根据自己从事葡萄栽培研究的实践,先后编著出版了《葡萄栽培技术》、《落叶果树农事历》等三部科技书籍,同时,他还外出到沂蒙山、江西等革命老区传授葡萄种植技术,使一大批农民脱贫致富。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农民办科研这一新生事物,并抓住这一典型,及时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于是,这种一家领头、多家受益的家庭科研所在全市已涌现出100多个。
这些农民自办的科研所,大都是农民中的“土专家”、“田秀才”。他们围绕农村种植、养殖和乡镇企业生产经营中的新问题,潜心研究。有不少家庭科研所还承担了科研部门的研究课题,取得了一批令世人瞩目的科研成果。
几年来,这些家庭科研所共示范、推广、培育农作物新品种100多个,引进开发农业增产技术80余项,创造经济效益约1000多万元。
地处山区的两目乡青年农民王兴畔和妻子张美英,在责任田里潜心搞花生研究,培育出两个花生新品种,在当地大面积推广,花生亩产由过去的200公斤左右提高到350公斤以上,创出了山区花生高产新纪录,被群众誉为“花生夫妻”。王兴畔还被授予“全国农村青年科技示范标兵”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