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8阅读
  • 0回复

窑洞之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毛主席走过的地方

  窑洞之光
本报记者孟西安
延安,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曾经生活、战斗过10个春秋的地方。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首歌,就是从陕北广袤的大地上唱出来的,是从延安的土窑洞中和人民的心坎里飞出来的。
延安窑洞的灯光,闪耀着东方红太阳的光芒。在滚滚延河的两岸,在星罗棋布的山村,到处都有闪光的回忆。
延安人民不会忘记,在如豆的煤油灯下,毛主席常常彻夜不眠,奋笔疾书,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大批不朽著作;随后,毛主席又相继迂居杨家岭、枣园、王家坪,在一个个土窑洞里,结合中国革命实际,在灯下挥写了闪耀着马列主义光辉的卷卷雄文。
延安的小油灯照亮了全中国。在《毛泽东选集》1至4卷的158篇文章中,在陕北写的就有112篇,其中在延安写的就有92篇。
当年凤凰山、杨家岭、枣园、王家坪的灯光,如今已化作延安城区的一片辉煌。入夜,宝塔山、清凉山、凤凰山下繁星似的灯光,把延安城辉映得如同白昼。很难想象,1956年才有路灯的延安市,如今全市农村通电率已达91%。延安发电厂和新建的两台1.2万千瓦发电机组,年发电量可达1.4亿千瓦时。
延安革命纪念馆,陈列着4块2尺见方的题字石刻,上面镌刻着“实事求是”四个苍劲大字。这是毛主席1943年初为中央党校大厅题写的。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真理之光,已在延安越拨越亮。
来到枣园向北走,在黄土高原的山褶里,有一个毛主席曾经去过的小山村——庙沟村。前些年,这个村脱离当地实际,实行“以粮为纲”、“垦荒种粮”,虽然有了7500亩“望天田”,但年人均粮却仅有200公斤,收入40多元。1985年以后,这个村在党支部书记王久富的带领下,坚持实事求是,毅然把5500亩土地退耕还林栽苹果,仅留了2000亩好地种粮。结果到1989年人均粮、钱双过千。那年秋天,新上任的党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又踏着当年毛泽东走过的路来到庙沟村,亲口品尝了庙沟产的大苹果,他高兴地说:“这里的苹果完全可以和美国的蛇果相媲美!”日前,王久富高兴地告诉记者,今年的苹果大丰收,全村人均收入可突破4000元!他发出这样的感慨:“离开实际瞎折腾,到头来地皮养不了肚皮;按实事求是办事,栽起摇钱树,满山结硕果!”
在王家坪村前,记者看到沿河路边修起了排排整齐的商业网点用房。桥沟乡乡长南永柱指着这些崭新的平房说,搞农业要实事求是,干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也要实事求是。1981年,大家心头一热,一哄而上,办了一批乡镇企业,由于没有资源和市场,大多数都垮了。近几年本着依托资源、量力而行的原则,办了一批乡镇企业和商业网点,才显露了生机。去年,全乡新修了1100间商业网点用房,利用延安丰富的紫砂土资源搞紫砂、陶具生产,加上其它多种经营,总收入达1900多万元,今年又修了2000间商业网点用房,光收房租费就可达1000万元,今年全乡总收入可达到3000万元左右。
延安地委书记遆靠山、行署专员贾治邦无限感叹地对记者说,前些年,社会上流传着一种看法,认为现在搞改革开放,以实事求是为精髓的延安精神已成了昨夜星辰,不合时宜了。实际上,延安窑洞的灯光不能熄,实事求是是永恒的星辰!改革开放以来,延安正是靠实事求是精神,使延安的农业走出低谷。去年农业总产值达12.9亿元,比1978年增长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480元,比1978年增长6.2倍;人均占有粮食近千斤。靠实事求是精神,延安确定了工业着重发展“煤、油、烟、毛”4大支柱产业,结果工业生产每年以两位数向上递增,去年工业总产值达20.3亿多元,是1978年的5.4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连续4年在全省10个地市中位居榜首,财政收入比1978年增长了12倍!
延安窑洞的灯光是明亮的,它没有被岁月的风雨所熄灭!
延安的窑洞是深邃的,它里面蕴藏着真理,正如毛主席在延安所说的:“延安的窑洞是最革命的,延安的窑洞里有马列主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