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为赋新诗到卢氏——卢氏县委书记范中胜的心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为赋新诗到卢氏
——卢氏县委书记范中胜的心声
本报记者李而亮
范中胜,今年45岁,197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曾向往当作家、诗人,现在,他是伏牛山区卢氏县县委书记,一位爱写诗的县委书记。
“高崖紫荆山风栽,石缝掬土亦长来。柔枝稠果出质朴,小花香淡兆清白。伏牛峰涛览心阔,卢氏天光照眼开。犹喜朝夕沐岚气,怡然千载岁岁材。”
1991年秋,我从“金城”灵宝调卢氏工作。你知道,这里是有名的穷山区,贫困县,有人说我是往“火坑”里跳。讲实话,我自己对到卢氏能否扎得住,心里也有点打鼓。我清楚地记得进山之时,满山遍野紫荆花开。紫荆在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长、枝茂花盛的品格触动了我的心:我也要像紫荆那样,在卢氏扎下根来。
来到卢氏,我就一头扎进山村,半个月里跑遍了全县19个乡镇和最边远的村庄。那年冬天,大雪封山,寒风凛冽。看到山民的极度贫困,我感到无颜面对百姓。我不知全县有多少这样的群众不能过冬。于是,我向县委提议,在全县范围内访贫问苦。立时,2500名机关干部深入农户。短短几天,一份份报告送到了县委。我们马上组织有关部门多方筹措、求援,很快将730万公斤粮食、10万余套棉衣、棉被和150多万元救灾款发到了群众手里。
“山奇水异潘河乡,新麦芳香烟草肥。岭头牛羊浮云彩,河边鹅鸭沐夕辉。”
这一年寒冷的冬天算是过去了,但是,卢氏山民的贫困一直使我寝食不安。靠发放救济粮、救济款绝非长远之计,我们当领导的,要为群众找出一条适合山区实际的脱贫致富路。1992年春,我到6个乡考察,看见漫山遍野的连翘花儿金黄烂漫。潘河乡的农民利用科技开发山区药材种苗和林果种苗,远销全国各地和日本、美国、新西兰等国家,走出了一条脱贫路。我的心情兴奋,决心以卢氏“中药材天然库”优势,大力发展成本低、见效快、市场广的药材生产,以此为龙头,推动山区整体开发。我当即便找来工商、医药等部门,讨论中药材开发问题。
今年5月,一座投资2500万元,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卢氏药城,用半年时间竣工落成。在药城举办的首次药交会,成交额超过1000万元。山民世代弃之屋旁,投之炉灶的药材,一下子变成了宝贝。商品经济的浪潮猛烈冲击着封闭的山村,全县的药材种植发展到了5个乡镇70多个村,今年种植面积已达4.8万亩。昔日望山守穷的“山晕子”,如今大胆闯市场,全县药材及种子经营户已由1986年的72家,猛增到现在的883家。看到穷山区由传统耕作方式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这一历史性变化,我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写下几句诗:
“宁静致远别无求,只将心血向民酬。淡泊一生办实事,不兴卢氏势不休。”
其实,来卢氏以后我还是喜欢写诗。你问我写诗表达最多的是什么,我想得最多的是当这个“官”够不够格?如何才能为卢氏36万人民多办些实事?不愧对党和群众对我的信任。有人说,我写诗太直露了,缺乏朦胧和空灵感。但是你想,我每天考虑的都是等着急办的具体事情,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人,看到的都是真切动人的情景,我非要拐弯抹角表达我的感情干啥?我并没有拿这些诗去发表、去出版的打算,只希望我走后,有人看到它时,说一句:当年他就是那样干的。(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