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亚东:峡谷深处的小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9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物志

  亚东:峡谷深处的小镇
本报记者贺广华
越过帕里高原,沿狭窄的藏区公路盘旋而降,便到了边陲亚东县城下司马镇。
初来乍到的内地人,或许会惊讶它的小巧玲珑。就那么两条小街,就那么800余户人家,就那么巴掌大的地盘,绕县城溜达一圈也就几支烟的工夫。但城虽小,却处处散发出诱人的魅力。浓绿的青山映衬着小镇的妩媚,欢快的小溪诉说着小镇的灵气,而亚东人常挂在脸上的笑颜,则似乎向外人炫耀着他们的福气。
徜徉于亚东县城,你不必过多询问,只需瞪大眼睛,瞧一瞧那几乎清一色木板结构的两层小楼,那些小楼阳台栏杆雕刻着的各式花纹图案,那涂抹在门窗上的五颜六色的彩绘,那院子里栽种的鲜花、果树,还有坐在房间里喝着甜茶说笑着的居民,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从脑海中跳出一个字眼:此地莫非“世外桃源”?
祥和宁静的小镇,也还有几幢西洋风格的建筑——如果你是一个细心人,就不免有一种迷惑,就不免忍不住去找一位老人唠叨。或许,一位熟悉往事的老人会跟你讲叙一段充满苦难与屈辱的故事:直到清朝光绪皇帝在位的时候,这里还是一个古木杂草封闭的山谷;后来,山谷里忽然来了一批又一批高鼻蓝眼的洋人;再后来,老百姓就听说这儿已被英国人用枪炮逼迫清朝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开辟为商埠,成了租界地。小镇虽然日益热闹、繁荣起来了,这儿的人们却依然过着黯淡苦难的生活……
漫长的岁月过去了,山谷里降下了一批身穿黄布军装的“大兵”,是他们给小镇带来了良种农具,修建起民宅,引来了神灯……幸福,也就随之撒满了这条山谷。
如今的亚东,虽然还没有跻身开放口岸之列,但其独得的地利之便已使之日渐重振往昔西藏最大边境口岸的风采。她与不丹、锡金两国山水相连,爬上县城边乃堆拉山顶,锡金首府甘托克依稀可辨,而两国间公路相距不过两公里,如若接通,前往印度东部重镇嘎伦堡才80公里,距尼泊尔、孟加拉国也只有200公里;而从亚东跑一趟拉萨,则有500公里之遥。难怪南亚的商贾翘首北望亚东呢!市场无国界,商品交易的巨大诱惑,日益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翩翩而来。据当地工商部门介绍,近3年来,入境客商逾万人次,边贸成交额约3000万元人民币。
亚东,作为西藏面向南亚的“桥头堡”,其潜力不可估量。随着亚东开放呼声日高,内地生意人闻风拥入,小小的镇上,单是登记注册的公司办事处已达40余家,房地产价格一涨再涨,仍供不应求。
愈益喧闹繁华的亚东,无论经济建设还是居民生活,都位列西藏各县前茅;几近90%的适龄儿童入学率,常被引为亚东人的骄傲。记者曾做客过的扎西家,4个孩子都上了大学,小镇人每每以此作为榜样,鼓励娃娃们用功学习,争取考上首都北京的大学。(附图片)
左图:木阁楼是亚东木文化最显著的标志。
右图:鸟瞰亚东县城,亚东河穿城而过,流入不丹境内
新华社记者朗杰摄
插图:西南边陲的小学生本报记者李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