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植根内地展宏图——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工业家伍淑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9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人物长廊

  植根内地展宏图
——记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工业家伍淑清
本报记者徐运平
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头清秀的短发,言谈举止中透出精明强干。多年来,她以自己的聪明、勤奋与才智,在香港取得了人们公认的成就。1978年当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1987年获得香港“商业奇才”奖,1990年又荣获“香港青年工业家”奖。她就是对香港和内地的商业和工业发展做出显著贡献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青年工业家伍淑清。
情系祖国
在香港,每一位成功者都有着一段不平凡的艰辛历程。伍淑清生在香江,从小受殖民地式的教育,后又赴英美求学深造,接受西方教育。中国内地在她的脑海中过去近乎是个模糊的概念。最终使她的这个概念变得清晰起来并且与内地结下不解之缘的,一是父辈的言传身教,她父亲就是较早赴内地投资的爱国民族工商业者;另一方面是她的亲身感受。伍淑清在国外求学期间就经常到外国人的餐厅打工。漂泊的海外生活驱使她要回中国寻根。她深切体会到,祖国不强大,纵使有着富裕的家庭背景,也难以在外国人的社会里有立足的地位。
投资大陆
1978年,内地改革开放春风刚刚吹起,伍淑清就首次踏足内地——这块后来与这位投资者生息相关的热土。1980年,她与中国民航合资的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正式开业,这就是中国“001号”合资企业。15年来,她先后又成立了北京富华食品有限公司、上海东方航空食品有限公司、中国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北京培华人才培训中心、深圳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等10多家合资企业,并担任这些合资企业的常务董事和总经理。现在,伍淑清还是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理事,北京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繁忙的工作和业务使她几乎每两个星期都要飞往内地上班。
坦诚直言
伍淑清认为国内目前在发展合资企业方面,急待加强的两个问题,一是法制,一是教育和培养人才。在法制方面,国内的公司法、企业法、合资法等还不够完善,健全和加强经济方面的立法,才会为合资企业提供更多的法律保障,同时也可以吸引国际上更多更大的跨国企业到内地投资。
对于教育与培训人才方面,伍淑清也很有见地。她说,企业的竞争,市场的竞争,实际就是人才的竞争。如果教育与人才跟不上,就很难提高企业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伍淑清坦诚地告诉记者,香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外资?主要是因为香港的经济法制和人才培训这两个问题解决得比较好。在香港投资办企业,从登记、经营到纳税,什么可做,什么不可以做,都有严格的法律管束,不守法企业是办不下去的。反过来,只要守法,无论哪国的投资者都有生意可做。国内可以从实际出发,参考和借鉴香港的经济法制、经营方法、管理经验以及人才培训制度等。香港多年来积累了不少处理国际贸易、引进外资方面的丰富经验,国内可更加充分利用和发挥其贸易通道和投资桥梁作用。(附图片)
香港一瞥本报记者徐建中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