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待看硕果挂枝头——“辽宁现象”引出的话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0-29
第11版(体育)
专栏:体坛絮语

  待看硕果挂枝头
——“辽宁现象”引出的话题
晨星
近一段日子,七运会上的“辽宁现象”成为体育界的热门话题。据悉,人们对辽宁十年来所进行的体育改革兴趣极浓,评价颇高。辽宁的体育改革始于1983年。今年刚好10年,七运会,正是对十年改革成果的检阅。
辽宁的体育改革,抓了竞赛、奖励、科学研究、社会化等诸多方面。但最引起体育界关注、人们评价较高的则是他们在教练员队伍建设上所采取的改革举措,和由此而生发的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保护人才,激励人才,为各种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环境氛围的胆识和决策。
6年前,以鞍山市业余体校田径教练马俊仁在省田径教练合同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为标志,辽宁开始了教练员招聘制大胆而又艰难的改革。原来的195名教练,有66名落聘,占1/3。马俊仁等27名新招聘的教练开始走马上任。
“若非先生垂三顾,谁识茅庐有卧龙。”长期以来,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奖不能罚的管理办法,使充满生机的运动队伍变得滞呆凝固。招聘教练,打开了广揽人才的大门。马俊仁、鲁永明、刘永福、李纯昌等一批为后来事实证明颇有作为的教练有了用武之地。
实践证明,招聘教练绝非简单的人员变动,而是人才选用机制上的大变革。
新机制带来了动力、活力和创造力,也带来了谁个都要奋进不息、有所作为的压力。新机制和新人的涌现,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作风、新的风气、新的技术和管理。新机制,使一批老教练焕发出新的活力;新机制,带来了一片百舸争流的新气象。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辽宁体育改革的高明之处,就在自觉地为方露尖尖角者创造成材条件,功夫下在不显山不露水的刻苦训练和大量改革工作上。辽宁完成了第一期改革方案,正在着手实施第二期改革方案。
“改革催开花千树”,这是一位诗人对辽宁体育改革的热情赞语。待看硕果挂枝头,是笔者的祝愿和企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