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解放思想与主体性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3
第5版(理论·学术)
专栏:学者论坛

  解放思想与主体性理论
肖前 陈志良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是彻底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是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思维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唯物主义,就在于实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主体性与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统一。中华民族正在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理解解放思想、主体性对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以此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时代精神,促进中华民族所进行的创造性实践活动。
  解放思想是人类一种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状态
解放思想,是人类对世界和自身所持有的一种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状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不断研究现实出现的新情况,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是解放思想的核心和灵魂。
人类社会和思想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立足人类自身实践活动不断地解放思想的历史。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不能实事求是地对待社会历史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受剥削阶级偏见的束缚,或小生产狭隘眼光的限制。只有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联系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代表——马克思和恩格斯才彻底解放了思想,实现了从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过渡,终于探索到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人类解放思想史上的里程碑。从中国现代历史看,从马克思主义到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再进一步发展到当代的马克思主义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中国人解放思想的里程碑,迎来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大发展。
马克思以前的旧唯物主义,虽然正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原则,但却完全忽视了人的主体存在,无视思想的能动创造作用。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不仅从客体而且从主体,不仅从客观而且从主观,不仅从直观而且从实践这些双重角度来把握事物和世界,使唯物主义世界观扬弃了旧的消极形式,成为能动的改造世界的世界观。
应该指出,马克思在实现唯物主义世界观变革时,也与一切唯心主义作出界限明确的区分。马克思指出:“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唯心主义不懂得实践,无视世界的客观性,夸大主观性和主体性,只能看作是抽象地发展了思想的能动性,因为思想只有扎根于生活才有活力,只有倾听实践的呼声才能解放。
马克思所创立的新唯物主义世界观,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被中国共产党人明确地概括为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毛泽东确立了实事求是这条唯物主义的根本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邓小平指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这四个大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创导的实事求是路线,突出了解放思想对实事求是的重大意义。邓小平认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思想解放了,我们才能正确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解决过去遗留的问题,解决新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正确地改革同生产力迅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
    解放思想对人类具有普遍的世界观意义
解放思想的作用和意义是普遍的,它是人类作为改造世界的主体应有的一种带有世界观意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人们通常都从政治意义上理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解放思想,这是不全面的。毫无疑问,邓小平当时提出解放思想是具有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打破禁区的政治意义。但与此同时,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今后,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这就表明解放思想不只是为了政治斗争而暂时提出来的。
解放思想之所以具有普遍的世界观意义,就在于它是人类应有的对世界对自身的积极进取的主体精神状态,是为了积极的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实践。从根本上说,解放思想包含着极其丰富的人类思想和行为的一般原则。首先,要使思想符合实际,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要解放思想。其次,理论是原则,它并不能直接过渡到生动活泼、形式多样、蓬勃发展的实际生活,这就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结合便是创造性的解放思想的过程。教条主义、本本主义、官僚主义就不懂得这一结合。再次,要解决实践中的新问题,也要解放思想。人类的实践不断发展,总有新的问题产生出来,不解放思想就会以旧框架去处理新问题,长此下去,一个民族就会失去活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
有一种观点认为,解放思想有一定的“头”,不能超出这个“头”。这种观点的产生,究其原因是不理解解放思想的普遍意义。我们认为:第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的解放思想。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就是要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也就是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的思想,实事求是地对待世界以及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这里根本没有什么过头的问题。第二,解放思想是坚持实践作为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目的,目的是解决问题。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必须真正解决问题。”解放思想是行为的前导,它的正确性必须由是否真正解决问题来检验,亦即由实践来评判。贯彻实践标准于解放思想之中,这就为解放思想提供了评价标准,使解放思想与实践发展相一致。第三,解放思想的程度又必须以广大人民群众为主体来衡量。解放思想是一种社会性的思想解放,它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是解放思想取之不尽的源泉,也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之所在。显然,马克思主义所指的解放思想是与实事求是相一致的解放思想,它没有过头的问题。
    主体性在我们时代显示越来越大的作用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表明主体性在我们时代的意义越来越大。尽管西方哲学从唯心主义角度对主体性范畴进行这样或那样的曲解,但是,主体性范畴并不是唯心主义的专利。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一块理论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旧唯物主义的根本之点,在于把主体性贯彻到唯物主义形态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也不是别的,正是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这一主体的精神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主体性当然是人对世界的一种“从我出发”的把握,然而,这种把握首先是一种实践关系,是人对世界的一种主动的改造关系,是人类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把主体性奠基于实践,这就唯物主义地解释了主体性,从而与一切唯心主义区分开来。
解放思想揭示了这样一条真理,既然人是以主体方式存在的,这种存在方式既可以是积极能动的,也可以是消极被动的,那么,一种能动的革命的主体的存在方式,它最基本的特征,便是能把自己作为对象来认识,亦即把人类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行为、主体关系作为认识和改造的对象,这种既能在实践中能动地改造客体,又能对自身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主体,才是符合人类发展需要的主体。突出主体性,使人和社会实体成为真正的充满活力的主体,即尽可能地调动人们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旋律。离开了对主体性的认识,也就没有我们今天这样的丰硕成果。
主体性与唯物主义相统一,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结合,反映出不断发展、不断变革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实践精神。我们所处的时代,社会实践结构由自然经济的小生产转变成社会化的大生产。在这一实践活动中,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运行的模式由原先的“生产——技术——科学”转换为“科学——技术——生产”。这一实践结构的历史飞跃,带来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也要求充分发挥主体能动作用的时代精神。马克思曾经说过,在自然经济条件下,“它们使人的头脑局限在极小的范围内,成为迷信的驯服工具,成为传统规则的奴隶,表现不出任何伟大和任何历史首创精神”。而我们所面对的社会化大生产,它要求实践主体既要有高度的科学性,又要及时抓住各种时机。这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邓小平在视察南方重要谈话中指出: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只有在敢于正视现实这样一种积极能动的主体精神状态下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才会使我们中华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道上阔步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