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都要有积极性”——“雪花”总经理刘启超现身说法谈合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3
第2版(经济)
专栏:我看合并风波

  “都要有积极性”
——“雪花”总经理刘启超现身说法谈合并
本报记者朱剑红
“搞合并就像谈恋爱一样,不是男的追女的,就是女的追男的,追上了还得家长同意,这婚事才美满。”
对杭州发生的合并风波,各方人士纷纷发表意见。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总经理刘启超对记者口出妙语,如是评说。
很多人提出,理想的合并=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刘启超认为,理论模式当然好,但在实践中,合并双方和政府部门三方面的积极性不可能同时出现,总是有一方主动。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那非得经过一番耐心细致的说服。
就拿合并北京五金电镀厂来说吧。那时,刘启超还是北京电冰箱压缩机厂的厂长,有一段时间工厂想大发展,却又苦于没有地。他很想合并一墙之隔的五金电镀厂,可是人家厂小日子过得挺好,政府主管部门也没有这个意思。怎么办呢?刘启超开始“追求”。他分别找到主管部门和对方厂长,历数两个企业合并后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苦口婆心,磨破嘴皮,最后合并大功告成。现在,污染、扰民严重的五金电镀产品已搬到远郊去生产,原厂旧址上盖起了新的压缩机生产厂房,建起了大浴池及对外营业的餐厅,为职工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这次合并还为以后的一次合资谈判创造了条件。
有时候是政府有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主管部门必须要从有利于市场经济发展的目的出发,去诱导企业的积极性,最后通过企业的自发行动来完成合并。压缩机厂合并北京铸铝制品厂和北京铝铸件厂就是这种情况。当时,那两个工厂连年亏损,职工连医疗费都报不了。有关部门急于改变这种状况,找到刘启超,建议压缩机厂与这两个厂合并。刘启超初闻此议,不无犹豫:两个工厂离本企业有24公里之遥,没有市场看好的产品,职工人心涣散,再加上债务,合并后会有很多困难。但这两个企业有76亩地,而压缩机厂正好没有地建仓库,在别的地方租了一块地,一年要花40万元。从企业、从市场的角度这么三分析两分析,刘启超的积极性就上来了。而坐困愁城的两个厂子也有绝处逢生之感。就这样,三方面可谓一拍即合,合并顺利完成。
从政府引导到企业自愿,是一个过程,走得顺不顺利,要看工作细不细,也要看动机和目的。压缩机厂合并雪花集团本部,是一桩高难度的合并,其完成过程颇有说明性。这次合并的开始是纯粹的政府引导,因为“雪花”3年亏损了1.5亿元,成为当时全市四大亏损户之一。当时的刘启超领导的压缩机厂日子非常好过,工厂效益好,内部管理关系很顺,本人又是市里的先进。如果为自己、为工厂的小日子打算,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况且,以前的合并是“大吃小”,大人背着小孩过河,过去了;现在是情况相反,分厂与主厂合并,情况大不一样了。分厂会不会被主厂压垮也未可知。但是,刘启超有积极性,他认为这是市场经济竞争的必然。从世界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电冰箱的生产都是大规模,美国在20年代有100多家电冰箱厂,经过几十年竞争,只剩下5家。而在中国,当时还没有一家电冰箱厂是压缩机和主机同为一个实体。要想保持长远的效益、长久的竞争力,只有走合并之路。合并“雪花”的成功,刘启超认为是因为它表面上是政府行为,实质上是不折不扣的经济行为。合并一年多来,雪花集团已实现利税5232万元,消化明亏、潜亏7553万元,归还贷款8644万元。
刘启超归纳说,搞好合并的关键是三方面都要有积极性,三方面中,企业双方都积极又是关键,而主导企业的积极性则是决定性的因素。话题回到杭州的合并风波,刘启超说压缩机厂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从调整结构出发,想合并某厂,可是人家厂级领导干部说中层干部和工人不同意。刘启超知道,那是托词,看来厂里的主要领导思想还不通。既然火候未到,他可不干一厢情愿的事,干脆放弃了。他说:“中国人都知道好事多磨,所以最好是水到渠成。当然也要注意,不能失去企业上效益的机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