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6阅读
  • 0回复

升华人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

  升华人生
武汉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卢安宁
暑假里,我回到了母校——湖南省洞口县第一中学。
母校所在的洞口县地处湘南山区,经济滞后。老校长告诉我:“今年入春以来老师们已连续6个月没领工资了,学校只能东挪西凑发点基本生活费。因没钱造宿舍,多数教师现在还住在50年代修建的陋室里,白天都要点灯啦……”
顿了一会儿,老校长不无激动地说:“为了孩子,我们的园丁不‘下海’,这里仍是一片纯净的天空。”
在母校,我惊奇地了解到,老师们尽管生活清贫,但十分稳定。近些年来,这里没有一个“跳槽”的,也没有一个“下海”经商的。是“儒生”们没有“下海”的能力吗?不是,在这所师资力量雄厚、设施齐全的省重点学校里,握瑾怀瑜者不乏其人。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使得这些园丁们又如此“安贫乐道”呢?
年逾不惑的副校长陈学海不仅书教得棒,还有一手修理电器的绝活。有人高薪聘请他去省城搞公司,月收入可达2000元以上,比他在学校拿的钱高出近10倍。可陈老师谢绝了这一邀请。他说:“金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为了几个钱放弃我心爱的事业,不值得。”高中数学老师刘任山也有过类似的事。今年年初,他的同学先后4次催促他去广东东莞教书,车票都买了,他还是没有去。夫人为此闹别扭,他只是耐心地劝导:“家乡培育了我,我们如果一个个都离开了这块穷土地,家乡的教育由谁来办?我是班主任,要对得住我的学生,不能因小失大啊!”
在这里,我没有闻到“拜金主义”的铜臭,却多感受了一份真情、一片爱意。
在这里学生有难,老师们像慈母般地关怀、照料。一名刚考取高中的女生因父母相继去世而无力上学,校务会当即拍板让她免费入学,每月还发给20元钱生活费。高三学生小高身患疑难杂症,多方治疗,耗资巨大,家中已一贫如洗。全校教职员工自愿捐款2542元给他。
园丁们对金钱如此淡泊,对事业却是那样地执著。老校长最后领我去了校务处办公室,这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里大大小小挂着几十面锦旗、奖状。说起这些,老师们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这是收获的喜悦,还是胜利的满足?一时难以说清。全国劳动模范、优秀教师柏老师给我罗列了这样一些数字:近几年,学校先后有5位教师受到国家级表彰,18位教师受省级表彰,26位教师获“教书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离开母校时我想了很多。的确,商品经济的今天,人们的观念在变化。这里的人们尽管囊中羞涩,生活清贫,但却为了振兴山区的教育而呕心沥血,安贫乐道。人活着固然离不开钱,但它却非唯一的东西,有些东西无法以金钱来衡量,也不为金钱所左右,人们还有更崇高的理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