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2
第1版(要闻)
专栏: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
本报评论员

以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阶段改革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实现经济体制的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
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上新台阶。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在去年增长12.8%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13.3%。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利用外资大幅度上升,进出口持续增长。城乡市场繁荣,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总的形势很好,鼓舞人心。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金融秩序紊乱,固定资产投资过猛,结构没有改善,交通、能源等“瓶颈”制约加剧,市场物价涨幅较高等等。为了调节经济生活中的波动,党中央、国务院在调查研究和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自今年6月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宏观调控。从四个月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初步成效。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势头有所抑制,增幅由上半年的70.7%回落到三季度的61.7%。其次是金融、财税秩序好转。乱拆借、乱集资、乱设金融机构等混乱现象得到制止,居民储蓄额逐月回升。第三是生产资料市场、外汇市场、房地产市场及开发区秩序好转。这些成效,为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宏观调控措施虽然缓解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但是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因为前一阶段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旧经济体制还在经济生活中起着作用,在某些领域和部门甚至还起着相当程度的作用,这就造成了许多摩擦、缝隙和矛盾,使传统体制下常见的投资过热、粗放经营等老毛病一再复发,并且继续造成新的隐患。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从体制入手,深化改革,舍此别无他途。
江泽民同志最近在中南、西南十省区经济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解决当前和今后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新的经济体制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抓紧制定总体框架,从解决当前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入手,重点突破,配套协调,分步实施,循序渐进。要敢于实践,看准了就大胆地干。
这就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方针。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应当把注意力放到深化改革上来。抓住机遇,不仅要抓住发展的机遇,更要抓住改革的机遇。改革搞得好,才能真正抓住发展的机遇。如果忽视了改革,还是靠老思路老办法,在旧的框架内铺摊子、上项目、图发展,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最后甚至导致丧失大的发展机遇。

15年的改革,已经使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变化。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繁荣发展,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正在转换,反映市场取向的新体制成份不断扩大。市场机制在商品生产领域开始发挥重要调节作用,在其它经济领域也不同程度地发挥着一定作用。我国经济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广泛展开,开放型经济体系初步形成。科技体制、教育体制、分配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探索和前进之中。所有这些,为进一步深化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正在酝酿的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措施,目标是为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框架。既要有整体配套设计,又要紧紧抓住当前改革和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重点突破。既要大胆解放思想,体现市场经济一般规律,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又要实事求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我们自己的实践,体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当前,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深化改革,重点有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要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特别是促进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完善。这是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重要环节。要继续推进价格改革,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引导市场发展。要继续改革现有商品流通体系,健全和发展商品市场网络。当前,生产要素市场发展的滞后,制约着市场体系的形成,因此,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重点,是加快金融、房地产、劳动就业、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市场化。要坚决打破地区和部门之间的分割状态,反对垄断,反对不公平竞争,实现城乡市场紧密结合,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衔接,逐步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要加快经济立法步伐,学会运用法制手段规范和保障市场秩序,解决市场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对已经公布的法律法规,要严格执行,努力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状况。这也是培育和完善市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其次,是要加快宏观调控领域的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以经济手段为主的宏观间接调控体系。这是目前经济改革中的一个大热点。由国家直接微观控制体制转向宏观间接调控体制,虽然离不开必要的行政手段,但主要应当充分运用经济手段,避免使用计划经济的方法来调控市场经济。这方面改革的突破口,是进行金融、财税、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以解决发展市场的过程中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的问题。
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银行是宏观调控改革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要使中央银行既具有调控货币的权力和责任,又具有正确分析和判断宏观经济进行货币调控的能力,以保持货币的稳定,做好金融的监管工作。要把银行系统的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建立政策性银行,以国家确定的重点项目为主要投资和服务对象。现有的专业银行要向商业银行转变,办成企业性金融机构,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企业法人。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要规范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诞生于改革初期的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包干制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它的弊病也凸现出来,主要是弱化了中央宏观调控能力,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产业结构优化,加剧了地区之间不平衡。应该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快从包干制到分税制的转换,逐步实行分税分级财政管理。
投资体制改革应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按照不同投资领域划分投资主体和责任范围,逐步建立法人投资和银行信贷的风险责任,逐渐明确政府和企业各自投资范围。竞争性行业以及那些盈利水平高的基础工业,应该由企业充当投资主体,通过市场办法筹集资金。那些社会效益好但回收期长、风险大的基础设施、公益事业投资,则应由政府通过政策性投资体系承担。这方面的改革,与金融体制的改革密切相关。
第三,是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微观基础的改革,加快转换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这是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搞好企业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头戏和攻坚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是要明确产权关系,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是拥有财产支配权的独立法人实体。具备条件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可以依法组建为有限责任公司,少数可组建为股份有限公司。有些小型企业、服务业实行租赁经营或出售产权,也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总之要通过企业改革,解放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产力,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高效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深化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宏伟的系统工程,不会像“便下襄阳向洛阳”那样便捷。历史告诉我们,改革每前进一步都要克服来自不同方面的困难和阻力。今后的深化改革同样也会遇到阻力。
首先是陈旧观念的阻力。就拿企业产权改革来看,有的同志担心这样做会损害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是就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而言,不同地区、不同产业、不同企业,可以有所差别。况且,公有制有多种实现形式。国家控股参股,聘用各类人才搞好企业经营,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样是公有制的一种方式。这也符合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社会所有制”和由社会来管理生产的思想。实践表明,这种管理方式更富有活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敢于从实践出发探索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这样做才是马克思主义的风格。
第二,深化改革,还会遇到由于利益调整而带来的一些问题。实行分税制,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之间的利益格局会发生新的变动,会产生一些矛盾。如何对待这个变化呢?一方面,改革措施出台时要尽可能妥善周全;另方面,各地领导干部要带头顾全改革大局,正确对待前进中的问题。为了中华民族的腾飞,要勇于承担改革的责任,即使眼前的暂时的利益受到一些影响,也应当维护改革大局。
第三,改革是一场革命,是前无古人的艰难探索。改革会碰到难题,会有迂回曲折,也要冒一些风险。这些困难和阻力是回避不了的。改革没有回头路。我们要遵照邓小平同志的教诲,发扬敢闯敢冒的精神,大胆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开拓前进。
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一定能够夺取深化改革的新胜利,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道路上跨出关键性的一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