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5
第5版(理论)
专栏:

  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
杨春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博大精深,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书紧密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阐述了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理论观点,作出了一系列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决策,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在这个科学体系中,一以贯之的是它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只有掌握这些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深刻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才能在实践中正确贯彻这一理论,也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理论。
邓小平同志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概括的实事求是,或者说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是贯穿全书的灵魂,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基本方面:
一、坚持实践观点和实践标准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一个最鲜明特点,就是处处体现尊重实践的科学态度和在实践中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
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本本”?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马克思不能丢,列宁不能丢,毛泽东不能丢。但是,马克思主义一定要同实际相结合,一定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我们只能在干中学,在实践中摸索。”“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怎样对待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邓小平同志认为,外国的经验是要学习的,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各国的情况千差万别,不能搞一个模式,必须独立思考,走自己的路。这就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和开拓,需要有一种敢试、敢闯、敢“冒”的精神,“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怎样对待试验和探索中的不同意见?邓小平同志重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一条思路、一个观点、一种办法,是否正确,要由实践作结论,要“拿事实来说话”。不能坐而论道、搞抽象争论,因为“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在实践中当然也会犯错误,尤其是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无古人的试验和探索的事业,偏差和失误更是难免,解决的办法是随时注意总结经验,“每年领导层都要总结经验,对的就坚持,不对的赶快改,新问题出来抓紧解决。”
总之,坚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在实践中开拓前进,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统一思想,这是《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体现的一个根本指导思想。
二、坚持生产力决定作用的观点和生产力标准
邓小平同志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所谓不完全清醒,主要表现在我们过去谈论社会主义的时候往往只讲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对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特征重视不够,在“文化大革命”中甚至把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当作“修正主义”加以批判。邓小平同志以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观点为指导,对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和检验各项工作的根本标准等作了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回答。
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全面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一切有利于发展生产力的手段和措施,都应当大胆采用;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东西都应当加以革除。
邓小平同志说:“许多经营形式,都属于发展生产力的手段、方法,既可为资本主义所用,也可为社会主义所用,谁用得好,就为谁服务。”判断改革中的各种措施的是非得失,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总之,只有牢牢掌握生产力决定作用的观点和生产力标准,我们才能深刻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质。
三、坚持群众观点和人民利益标准
贯穿于《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又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党的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的方法,坚定的以人民利益为根本标准的无产阶级立场。他强调:“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只有紧紧地依靠群众,密切地联系群众,随时听取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情绪,代表群众的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
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谋利益,是我们共产党人一切言论和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把这一条作为检验我们各项工作的一个根本标准。在谈到改革的必要性时,他说:“改革是大家的主意,人民的要求。”在谈到要随时注意总结经验时,他指出,这是“因为改革涉及人民的切身利害问题,每一步都会影响成亿的人。”在谈到现行的政策不能改变时,指出:“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现行政策只要一改变,人民生活肯定会下降。如果人民认为现行政策是正确的,谁要改变现行政策,谁就要被打倒。”在谈到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时,他说:“我相信,凡是符合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受到广大人民拥护的事情,不论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多少困难,一定会得到成功。”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概括和总结群众的经验和创造。他说:“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改革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由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是群众的智慧,集体的智慧。我的功劳是把这些新事物概括起来,加以提倡。”正是这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科学态度,使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有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创造活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