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阅读
  • 0回复

莫道高原无沃土——体育交流在青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5
第11版(体育)
专栏:

  莫道高原无沃土
——体育交流在青海
蕴文
清晨,青海省体委多巴高原训练基地。田径场的环形跑道上,身着各色运动服的男女运动员已开始训练。平稳的步伐、矫健的身影,沐浴在清新一洗的大自然中。他们当中有的已是奥运会上的明星,有的屡次受挫折,仍在顽强拚搏。
高原,一个独特的地理概念。人处在高原,氧的同位素尚属科研命题。对普通人提起缺氧,不免有些可怕。多年在高原生活的人反而有一种“氧中毒”,觉得“离不开高原净土。”
体育最具有竞争性,是人类对自然的挑战,《吉尼斯大全》中曾记录下不用氧气瓶登上珠峰的人。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踩出一条路。翻开高原训练的文集,出自青海的论文就有数十篇。青海省体委得天独厚,数十年来,下平原、上高原在反复积累着。高原训练被人们普遍重视,从事高原训练的人们也就开始发掘自己的实践与理论研究。
1991年,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刘易斯百米创新纪录,鲍威尔神奇的一跳跳进了21世纪。于是,又有了“尤雷塔尼”与“塔当”之争。人们越来越多地谈论起金牌背后的科技大战。高原训练与科技大战之间有无必然的联系?日本田径界传出进行高原训练的信息。青海的体育面临着新的考验。
青海省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可在经济上是个穷省。一位体委领导曾经讲过一句话:“青海的经济是落后的,而青海的体育科研是超前的。”一年才几百万元体育经费,这样的投入排在西北各省区的最末一位。可是奖牌没有,成绩不好,体育界自觉无颜以对父老乡亲。
基于这样一种具体情况,走有青海特色的体育发展之路为大家所共识。青海的体育需要走出去,请进来。
1993年6月中日多巴高原训练合作研究联合会谈纪要:
…………
(1)高原训练的合作研究四周时间,主要安排在多巴国际高原训练基地进行。
(2)鉴于中方有较多高原训练方面的实践,日方建议双方应尽可能多合练,并由中方教练组织实施。
…………
同年4月29日,青海省体委和山东省体委主任在高原与平原交替训练及科学研究协议书上签字。
协作项目:
(1)与高原训练关系密切的体能类耐力性项目:中长跑、竞走、公路自行车。
(2)与高原训练有较重要关系的体能类对抗性项目:摔跤、柔道。重竞技项目:举重。
(3)为上述项目科学训练所必需的生理、生化、机能、素质、专项成绩指标测定与训练效果的科学评价。
…………
这些成文的东西像是一种标志:青海走出去了。
日本《朝日新闻》以“向中国竞走的长处学习”为题,介绍了中日高原训练合作研究:“我们想亲身体验一下训练方法和选手的意识。”“希望能充分利用这次研究成果,在明年的广岛亚运会上与中国一争高低。”
到高原的人多起来了,到多巴基地的人多起来了,多巴基地的名声响起来了。在多巴基地训练过的运动员到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夺得了金牌、银牌和铜牌,而青海也告别了与奥运会奖牌无缘的历史。
多巴基地热起来了,许多省、市、区参加七运会决赛的运动员都曾在这里进行高原训练。辽宁中长跑教练马俊仁领着队员们在多巴基地煤渣跑道上疾步沙沙。日本竞走队也在这里迈开双腿。
健儿们从高原走向广岛亚运会,走向亚特兰大奥运会,甚至更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