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银行也是企业——金融问题思考(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6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生活纵横谈

  银行也是企业
——金融问题思考(中)
本报记者施明慎
金融秩序混乱,涉及专业银行的问题较多,如违章拆借资金,变相提高利率,搞储蓄大战等,在整顿金融秩序中,还暴露出了一些金融诈骗、贪污受贿大案。一时间,社会上对银行的议论颇多。该怎样正确看待银行出现的一些问题?
公正地说,200多万金融职工绝大部分是好的,他们筹集融通资金,为发展国民经济作出了贡献。和其他行业一样,金融业也会出现“蛀虫”。但是,有一个问题令我们深思,为什么一段时期普遍出现违章拆借呢?为什么大量贷款收不回,却又难查处有关人员责任呢?这些问题是专业银行步入市场,迈向商业银行进程中出现的失误与不适应,是金融改革滞后深层次矛盾的反映,根子在于体制问题。加强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要还专业银行以金融企业的本来面目,使其在改革中向真正的银行迈进。
信贷资金不是“唐僧肉”
多年来,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社会各界都把我国专业银行当作国家机关、第二财政看待,把信贷资金当作财政资金、福利资金、慈善资金来使用。在许多人眼里,贷款犹如“唐僧肉”,个个都恨不得争分一杯羹。
去年全国发展第三产业,有的地方政府要求银行考虑考虑,能否发放无息贷款以表支持?某“模范”企业数十年来生产一种产品,在多样化的商品世界中越来越没销路。新闻界呼吁银行给予低息贷款助其走出困境。某工厂经营不善,连年亏损,以前借用的大量银行贷款尚未归还,今年又通过政府要求银行再“资助”一些贷款,否则“工资发不出,职工要闹事。”这些用心是好的,但却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信贷资金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而形成的负债资产,必须有偿使用。道理很简单,存款要还本付息,贷款也须偿还本息。否则,储户拿不到利息就不愿意存钱。银行失去存款,信贷资金就成了无源之水。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长很快,方方面面对资金的需求十分旺盛,贷款增长一直超过存款增长,银行已经处于超负荷营运状态。加之许多贷款企业产品滞销,资金占压,亏损增加,不仅贷款逾期不还,还拖欠了银行利息,更加剧了资金紧缺的态势。今年上半年,储蓄存款大幅滑坡,一些基层银行发生支付困难的问题,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了!把信贷资金当作“唐僧肉”瓜分一气、乱用一气的后果,只能是迫使银行多发票子,造成通货膨胀。
反经济规律的惩罚
信贷资金被当作“唐僧肉”,和人们一直没有把银行当作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对待很有关系。某些地方政府往往以牺牲银行利益来保全企业利益。例如,强令银行向效益不佳的企业发放“安定团结贷款”,强令银行对贷款逾期不还的企业减收利息或免加罚息,当企业反映利息负担重时,国家又连续下调银行利率,甚至当银行依法收回抵押财产时,个别地方政府竟想出种种理由阻挠。表面上看,这种“迁就”保住了企业不垮,保住了财政收入不减,似乎顾全了社会效益,实质上助长了企业吃专业银行“大锅饭”,掩盖了财政虚盈实亏,加剧了银行贷款沉淀,使有限的资金得不到有效地利用。有“父爱主义”在呵护着,企业感受不到负债经营的压力,资金使用效益低下,拖欠利息的情况相当普遍。1992年底河北某基层专业银行的逾期、挤占挪用、呆滞等有问题贷款占当年贷款总额的42%,应收未收利息500多万元,出现亏损200多万元。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企业仅拖欠工商银行系统利息就达百亿元以上。用违反经济规律的办法,牺牲银行保全落后企业,实质上就是压制专业银行从提高自身效益出发,运用信贷、利率等杠杆,把资金投向效益好的企业和项目,以实现生产要素、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今年1至5月,工行、农行、建行几家专业银行出现亏损,就是企业经济效益下降,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的直接反映。照此下去,企业、银行两头亏损,财政收入如何保得住?社会效益又从何谈起?
用办企业的办法办银行
国家已经看到了这种弊端,从今年年初起,就决定加大金融体制改革的力度,提出专业银行向国有商业银行转变的改革任务。但由于政策性业务和经营性业务分离尚需时日,贷款限额、计划利率不可能完全取消,银行自主经营、自我约束的机制还未真正建立。一些专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就走旁门,搞副业,造成金融秩序混乱,祸根在政企不分的金融体制上。
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是,尽快分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用办企业的办法办银行,使专业银行真正作为金融企业,按照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原则自主经营,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信贷风险管理,政府不再干预其业务活动。鉴于专业银行绝大部分税利上交财政,自我积累很少的现状,有关专家建议,适当增加专业银行自有资金比例,以增强其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能力。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专业银行要与广大工商企业建立新型的银企关系,一方面要增强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鼓励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面向社会直接筹资,强化负债经营意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