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都江堰情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9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毛主席走过的地方

  都江堰情思
刘海
离四川成都60多公里的都江堰,经历了两千三百多年的风风雨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建的一座最成功的、闻名中外的大型水利工程。
1958年3月21日,是一个多么不寻常的日子。毛主席在“成都会议”的百忙中,来到了都江堰,他历来就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多次说过“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那天上午10时,一辆黑色的小汽车来到都江堰的玉垒山腰。毛主席下车后,站在玉垒山麓,鸟瞰都江堰,毛主席环顾了四周后,对随行人员说:“灌县(今都江堰市)是个好地方嘛,山清水秀哟。”说后,他就举起了望远镜,溯岷江而上,把镜头调得很远,很远,那是当年带领红军走过的雪山。“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胜利了,革命成功了,他的脸上充满了笑容。他又问陪同的同志:
“这么大的工程,修一次要多少工?”
“大概要100多万民工。”
“每年岁修给不给民工的钱?”
“给的。”站在他旁边的西南局书记李井泉回答说。
主席点了点头:“这就好,做了工不给钱,还叫什么共产党。”他对堰管理处的处长说:“今后要想办法,用现代化的工程把泥沙控制起来。”
毛主席看完都江堰渠首工程后,乘车回到了离堆公园。公园西头是伏龙观,他登上几十级的石阶,步入伏龙观的大门,沿回廊而进,行至宝瓶口,停下了。这里是都江堰的咽喉工程,长80米,宽20米,高40米,上接内江,下分4条干渠,既能引水灌溉,又可控制洪水的流量,是天然的闸门,水经过这里流向川西平原,浇灌着四川的千里平原。这里,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毛主席扶着栏杆俯视江水,看着飞溅的浪花,翻滚的漩涡,忽然抬起了头问:“这里水有多深?”
“这里的水非常深,有八公尺多。”
主席用手指了指离堆:
“这岩石会不会被冲毁?”
“不会的,这是粒岩,很坚硬。”
“100万年后会不会?”
又一个惊人的问题。毛主席看问题总是站得高,看得远,他想到了今后川西平原的安全,想到子孙万代的幸福。大家还没想到这个问题,经他老人家这么一提,大家理解了老人家的心思。后来当地政府把这个问题列入议事日程,组织灌区人民,用钢筋水泥把这里又加固了。
在伏龙观的展览室里,毛主席弯下腰来,细看了沙盘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模型和灌区图,他边看边听讲解,不时还指着某个地方询问,当讲解员介绍飞沙堰是用来溢洪排泥沙时,主席说:“这里修个闸不是更好吗?”他的构想立即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弹指一挥间,30多年过去了,毛主席视察都江堰的情景还深深地保留在人们的心底。如今的都江堰焕发了青春,在宝瓶口分水鱼嘴的嘴尖上,一座现代化的八孔大型节制闸矗立在人们的眼前,重几十吨的铁闸门启闭自如,调节着外江、内江的排洪和用水,再也用不着靠飞沙堰来溢洪排泥沙了。整个都江堰灌区,已兴建了大小水库300余座的配套工程,还有大小电站近千座,兴修的人民渠纵横交错。灌溉的区域北到绵阳、射洪,南抵仁寿、青神,东至四川简阳、资阳诸县,达一万多平方公里,由解放前的14个县市扩大到了40个县市,是新中国成立前的3倍。灌溉面积从解放前的280多万亩扩大到945万多亩,是新中国成立前的3倍多。1992年6月,又完成了作为国家重点工程都江堰第二期扩改建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飞沙堰液压闭节制闸工程,保证了成都市的工业和生活用水,使内江进水量调节也跨入了现代化科学管理的行列。
古老的都江堰正以它崭新的姿态,向人们展示这历史的回顾,诉说着它的变迁,吸引着各国的游人,成了我国近年来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