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炒明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09
第12版(副刊)
专栏:丽珠杯杂文随笔征文

  炒明星
李庚辰
就像玉米粒儿放进炒锅里,下面烧火加温,上边翻拨搅和,就会噼啪作响,转瞬变成又白又胖、又甜又香的苞米花一样,社会生活的炒锅里也有不少这名堂,像炒股票,像炒地皮,一经爆炒,便如同孙悟空翻跟头——直上重霄九,身价直往上蹿。
近闻有文场与商场联袂,艺术家和投机家结缘,于是而生出个怪胎:炒明星。今天这里挖空心思办个什么“节”,明天那里绞尽脑汁搞个什么“庆”。为了热热闹闹吸引来客,大张旗鼓显示“气派”,便邀名人,请名星,以壮门面、造声势、创气氛。于是,或登门恭请,或致电邀约,或公然明码招标,或暗中锱铢必较。只见穴头闻风而至,纵横捭阖,出神入鬼,蝇争血,燕争泥;明星使腔拿调,搔首弄姿,真中假,假中真。中心就是一个:钱。有了钱,歌声来;没有钱,便无缘。此地出场费5000元,彼地出场费1万元;甲明星要2万元,乙明星喊5万。物稀货贵,水涨船高,加上舆论界推波助澜,评论家火上加油,什么某星脸蛋如何倩啦,某星歌喉如何甜啦,某星包装多华贵啦,某星风采何等销魂啦。于是,飞机接来,软卧送去,星级宾馆,汉满全席;腰包里塞钱,电视里留影。玉米粒儿是因“炒”而膨胀变大的。有的明星也因炒来炒去出场费炒到数万元。
据报道,炒大陆明星比起炒港台明星来,则是小巫见大巫了。有的港台明星,开价就是百万,一张门票炒到上千元。连票贩子都觉得:炒这种票比炒股票还要实惠。
炒明星之所以能使“玉米粒儿”顿时变成“苞米花”,除了与歌迷的疯狂,穴头的贪婪,从众文化心理的幼稚与低俗,以及我们文化市场尚不成熟等有关,还与我们某些地方当权者迷离混沌、姑息纵容不无关系。他们或想借机开心热闹,或想顺势搭车扬名,或想借明星之名提高本地知名度以招徕客商。高价请明星,钱从何处来?几十、几百元一张的票卖给谁?不用愁,运用职权或影响力软磨硬缠地往下“做工作”,请企业“赞助”,向下属单位摊派,外加公费请客,“福利费听歌”,慷国家、集体之慨,将国家资产、集体资产大把“炒”入穴头、明星的腰包里。一市文化局长说,在演唱会前,他主要忙于将分配到手里的200元一张的票如何推销给企业。这是一种极不正常的消费心理和文化现象!正是一些地方当权者充当了“炒明星”的掌勺人。
过去有人调侃说:唱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炒明星以来,又有了“唱歌的是骗子,听歌的是疯子”之说,这说法当然不甚确切,但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炒明星的反感。有人说,普通百姓一生辛劳尚不及“明星”登台扭扭屁股、吼几声值钱。当然不能全怪明星,谁让你炒他来着?谁叫你给他那个价?有的明星本来口碑不错,但炒来炒去,把脾气炒坏了。灾区人民正在勒紧裤带抗灾,明星去“义演”,出场费上万元;连小学生把吃冰棍的钱都捐了,他们则一毛不拔!
鲁迅先生讲过: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而“炒明星”的这股“火”又是什么呢?值得一思。(作者单位:解放军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