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酸甜苦辣都是歌——电视连续剧《儒商》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10
第8版(副刊)
专栏:

  酸甜苦辣都是歌
——电视连续剧《儒商》观后
周金华
19集电视连续剧《儒商》表现了老中青三代不同年龄、不同经历的科技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的炼冶淬火中,在把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艰难奋斗中,他们的执著追求以及难以言表的挫折屈辱和酸甜苦辣,从而触摸到商品经济大潮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复杂而生动的心态。
《儒商》用事业线和情感线平行交错发展来结构全剧。以赵志德工程师、钱令华律师、孙校长、邱总工程师为代表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他们是所在部门的业务骨干和科技项目的带头人,但对商品经济却还陌生,对如何将自己的科技发明转化成为生产力,还不知所措,以致难免被愚弄和受骗上当,显得有些迂痴。但是他们从付出的代价中,学会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不再回到在研究所埋头科研的老路上去。赵志德的为人和遭际在老一代知识分子中是带有普遍性的,因此很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孙校长和邱总是老一代知识分子中从政、走上科研领导岗位的代表,他们舍弃了自己的研究项目,甘为人梯,知人善任,是中青年科技人员的成长及创造发明的不可缺少的后盾。但是他们如果不注意克服自身的旧意识,就会凭借着手中的权力和深谙知识分子弱点的优势,给别人以致命的杀手锏,邱总就是一个典型。《儒商》通过邱总这一形象,揭示了我国科技文化领域普遍存在的“内耗”现象。他们在“消耗”别人的同时,也“消耗”了自己。
《儒商》中的宁安、冯茹、王德清、方必忧,是中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身上具有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敬业精神;又比青年知识分子更具有报效祖国的社会责任感;既有比老一代知识分子更敏锐地感受改革和投入商品经济大潮的勇气与精力,又有比青年知识分子更能承担困苦与挫折的坚韧和毅力。所以,宁安能够最先走出计算机所,把更多的创造发明项目转化为生产力,表现了时代弄潮儿的大智大勇和劈荆斩棘的开拓精神。《儒商》没有回避宁安等人“下海”过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阻力:其中既有现存体制不健全带来的缺陷与弊病;也有现有的民力国情所不可避免带来的创业艰难;此外还有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及个人间的恩恩怨怨。应该说,《儒商》中表现的这些矛盾和阻力是真实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可贵的是,宁安虽然身心受到超负荷的压力,以致重病卧床,但他没有为图利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卖给港商,而是奉献给了机床事业。这也是我国中年知识分子作为科技发展的中坚力量的有力证明。
李如意、赵丛玉、吴光华等是青年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们更锐意创新,更少传统观念的束缚,在改革开放的风雨雷电中,更能闯出新的天地。虽然,剧中对吴光华的选择也不无贬责之意,但也相信他将来能报效祖国。
《儒商》在表现三代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时,也各有特色:赵志德、钱令华老夫妇的相濡以沫,相携而行;赵丛玉、吴光华青年恋人的热烈奔放,赤诚大胆,都带有明显的时代印记。宁安、李如意、冯茹、王德清之间的感情纠葛,编导在分寸把握上也因人而异。李如意对宁安是锲而不舍的追求,倾心吐露的表白;而王德清对冯茹的深情却表现为含蓄、矜持的君子之风和多方相助的支持。而后者更为观众所崇敬。
《儒商》不仅是当前对老中青三代知识分子的传情写照,也是对改革的大波巨澜的生动描绘。它凝重而不低沉;蕴藉而不晦涩;昂扬而不直露。不失为是一部具有较高的审美品位又具有较强的可视性的优秀电视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