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关于《毛泽东与中国文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11
第5版(文艺评论)
专栏:

  关于《毛泽东与中国文艺》
龚育之
宋贵仑同志的书《毛泽东与中国文艺》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嘱我写几句话。我乐于应命,因为我知道他为写这本书,是作了很多准备的。
宋贵仑同志上大学读的是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文献研究室工作多年。这个背景为他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准备了很好的条件。1986年我和他合作,写过一篇《“红学”一家言》,是介绍和研究毛泽东关于《红楼梦》的论述的。因为提供了较为完备和准确的资料,而且有一些自己的见解,在红学界和关心这个主题的读者中,引起了一些注意。
199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50周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准备将《毛泽东论文艺》增订重印,要我帮助他们做这项增订工作。为此我同他又一次合作。说是合作,我不过给他出些主意,提些线索,最后帮他确定篇目,审读注文。工作主要是他做的,资料的搜集,篇目的初选,注文的起草,都是他出的力,而这个过程,也就成了他写作《毛泽东与中国文艺》的直接准备。
《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篇目有很大扩充,新收了不少过去被忽略了的文献。这些文献是从哪里搜集来的?它们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它们的意义和价值在哪里?这些,宋贵仑同志想有所介绍和评论,就都写在他自己的这本书中了。
搜集到的毛泽东论文艺的文献,有相当一部分不能收进《毛泽东论文艺》中,这主要是因为这些文献是毛泽东讲话、谈话的记录,或者是当时的记录,比较完整和不大完整的记录,或者是后来的回忆,比较准确和不大准确的回忆。它们都未经毛泽东审定,不便作为毛泽东正式论著选入。但是,它们对于了解和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有重要意义。对这些文献,作者想有所介绍和评论,也都写在他自己的这本书中了。
还有一些毛泽东论文艺的文献,虽然是亲笔批语、亲笔修改,也没有收入《毛泽东论文艺》。因为这些文献中的思想,经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或者是基本上错误的,《毛泽东论文艺》作为反映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科学内容的读物,自然只选其内容被实践证明为正确的文献。然而,要全面考察党领导文艺工作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对错误和失败这一侧面也应该有所了解。对于这些,宋贵仑同志也在自己的书中有所介绍和评论。
这样,在宋贵仑同志的这本书中向读者介绍的毛泽东论文艺的文献,比读者从《毛泽东论文艺》读到的文献,面要宽得多。在广泛地、多方面地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这本书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发展作了一番系统的整理,并且作了若干新的论述和概括。
比如,把1936年11月毛泽东在中国文艺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演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开端,这是有见地的。把1949年7月毛泽东作了大量修改并经他审定的中共中央给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的贺电,作为全国革命胜利后毛泽东文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开端,这个论述也是如此。这两篇文献都是过去被忽略了的,而其中又都有重要提法。特别是后一篇文献中明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我们的任务主要地就是发展生产和发展文化教育。”文艺运动要“配合人民的其他文化工作和人民的教育工作”、“配合人民的经济建设工作”。这“主要任务”和“两个配合”的提法,本来应该成为全国革命胜利后党的文艺路线的新起点,可惜的是后来的发展经历了很大的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在新的历史高度上回到了这个提法。
又如,关于毛泽东文艺思想发展的“三个高峰”的概括,关于新时期党的文艺路线的中心和基点的概括,我以为,也是有启发的。
关于“三个高峰”,第一个是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高峰,第二个是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和《同音乐工作者的谈话》为代表的高峰,第三个是以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为代表的高峰。第二个高峰,虽然没有能够得到充分发展,但是那时提出的重要的政策思想和理论观点,应该给予足够的评价,而且应该看到它们为第三个高峰的形成作了一定的历史准备。
关于新时期党的文艺路线的中心和基点,这要从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和基点去探讨和研究。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反映到文艺路线上,一个中心就是“重在建设”,两个基本点就是“二为”和“双百”。“重在建设”包含两个层次的含义,一个是文艺工作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是文艺工作本身以建设为中心,以繁荣文艺为中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在新时期不仅要体现在文艺创作、文艺评论、文艺理论研究上,而且要体现在文艺的对外开放和文艺体制的改革上。
这样的概括,如果离开历史和现实,作空疏的讨论,是没有什么意思的。贵仑同志的这本书,联系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现实情况来作这样的概括,就可以对统摄资料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