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中国文学史的一页辉煌与空白《福乐智慧》沉沉浮浮近千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13
第8版(周末)
专栏:

  中国文学史的一页辉煌与空白
《福乐智慧》沉沉浮浮近千年
冯瑛冰
《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写到过的一部长诗及其作者,已经引得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至今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相当规模的热闹景象。
这就是维吾尔族诗人、学者优素甫·哈斯·哈吉甫于1069—1070年在喀什噶尔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福乐智慧》。
此书包涵的内容由四样珍品构成其基础:一是“正义”,以诚为本;一是“幸运”,意味幸福;一是“智慧”,价值崇高;一是“知足”,伴随欢愉。
作者在序言中已对全诗进行了概括。长诗洋洋洒洒13290行,用韵文写成,分两篇序言、85章正文和3个附篇。诗人采用波斯、阿拉伯诗歌惯用的手法,在开篇3章对真主、先知及先知的4位伙伴进行了赞颂,接着赞颂了美丽的春天和当时的统治者。4篇赞词之后,作者又用去6章阐述自己对于天体、人类的价值、智慧、知识、善行等问题的看法。从第11章开始,作品的4位主人公——象征公正、法度的日出国王,象征欢乐幸福的月圆大臣、象征智慧的贤明大臣和象征来世的隐士觉醒陆续登场。通过他们的对话以至辩论,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想观点,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的诸多方面,尤为突出地强调了运用知识、道德、法律治国安邦的重要性。专家们评价道,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性、隽永的哲理性、优雅的艺术性和多种文化的兼容性,不仅是维吾尔族古典文学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中亚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成书之早,规模之大,在迄今所发现的我国少数民族作家文学中都是罕见的。
据史载,《福乐智慧》一问世,即引起轰动。中原的汉人,北方的契丹,西方的伊朗人,都给予很高评价。从后来抄本的发现地——开罗(埃及)、赫拉特(巴基斯坦)、费尔干纳(哈萨克斯坦)的分布,也可看出流传之广。在中亚耶亦克河口附近曾发现了一件陶器,上面刻有《福乐智慧》的诗句。
作者在《序言》中记述,诗稿完成后,献给了当时喀拉汗王朝的统治者桃花石·布格拉汗哈桑·依宾·苏莱曼。因此,诗人被赐予“哈斯·哈吉甫”(御前近侍)的封号。由此可见出王朝的重视、作者的荣耀、《福乐智慧》的最初命运。
然而,由于中亚政权更替频繁和战乱不断,这部惊世之作的手稿和抄本均不幸丢失,且似针入海一沉数百年杳无踪影。
直到1823年,法国学者卓别尔才又向世人刊布了《福乐智慧》的回鹘文(古代维吾尔文)抄本的报告和原作片断。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出现了三个较完整的抄本传世。《福乐智慧》终于浮出海面,但手稿迄今下落不明。现在传世的三个抄本分别藏在维也纳国立图书馆、开罗的凯地温图书馆和费尔干纳。
《福乐智慧》重新面世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吸引了国际学术界众多的研究者。著名的土耳其学者R·L·阿拉特对这三个抄本进行勘校,经过多年研究,终于在1947年出版了《福乐智慧》的拉丁字母标音转写本。这个版本比较完整科学,成为各种译本的依据,也成为各项研究的主要依据。目前,国际上已有俄文、英文、德文、土耳其文、乌兹别克文、哈萨克文、吉尔吉斯文等多种全译本,以及乌克兰文、日文等节译本。
在我国,1979年新疆人民出版社首先出版了由耿世民和魏萃一合译的汉文节译本,这是向国内学术界较为系统地介绍《福乐智慧》的第一部译著。进入80年代,新疆社会科学院组织学者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系统的注疏、翻译和研究,先后完成了现代维吾尔文与拉丁字母转写的原文对照本、古语今译现代维吾尔文散文体本。1986年,北京民族出版社出版了郝关中、刘宾、张宏超合译的汉文全译本。至此,沉没几百年之久的《福乐智慧》才回归故里。我国还出版了收藏在国外的三种抄本的影印本,以及各族学者撰写的多本专著和论文集。另有百余篇论文散见于国内报刊。
1986年和1989年,我国举行了两次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对《福乐智慧》开展了多方面研究。目前,国内已初步形成了一支由老中青各民族学者组成的能够开展跨学科、多角度研究的队伍。新疆社科院还从1986年开始尝试运用电脑对这部作品进行分析研究。
前不久,中国社科院、新疆社科院、新疆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了首届《福乐智慧》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日、德、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及我国的50余位学者,对这部巨著开展了文艺学的、美学的、语言学的、哲学的、历史学的、文化学的广泛交流和深入切磋,将国内外关于《福乐智慧》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完全可以预计:《福乐智慧》定会浮得更高,中国文学史定会添写这一页辉煌而不再留下空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