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一川秀水妍宜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19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一川秀水妍宜春
张恩和
宜春的地名是那样悦耳动人,原先我以为那是取自“四季宜人,气候如春”,这回问当地朋友始知是因为古时城西有百泉汇聚,中最大者沸然喷射,泉水“莹碧如春,饮之宜人”,时人称之为“宜春泉”,城市也由此得名。
宜春古名袁州。我知道宜春最早就是因为吃了遐迩闻名的“袁州皮蛋”(即松花蛋),那晶莹剔透如茶色玻璃的蛋清,暗绿凝重如碧玉的蛋黄,尤其是令人有些不可思议的那镶嵌在蛋清中一朵朵美丽的松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现在,当我来到这座古老却又年轻的城市,看到一幢幢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和许许多多旧式民居并排而立,宽阔平坦的柏油大道和狭窄简陋的石板小路紧密相联,穿着入时的城市姑娘和肩挑箩筐的乡下老表混杂而行,锃亮美观的机动车辆和颇显寒酸的脚踏三轮和平共处……我的心真是有些醉了。
最令我心旷神怡的是当我站在雄伟的秀江大桥上,放眼看一江秀水汩汩地由西向东穿城而过。秀水又名袁水,袁河,发源于罗霄山脉之武功山,是赣江的一条支流,因为流至宜春境内水势开始平缓,泥沙下沉,水澄深碧,莹澈如练,故称秀水或秀江。其上游两岸奇峰叠嶂,有“袁河三峡”之说。宜春市区的秀河上,有四五座桥把南北两市紧密地连在一起。只见远处近处的几座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水面有数叶扁舟,几个渔人在静静地撒网捕鱼,微风起处,碧波荡漾。这种融现代风貌和古朴韵味于一体的景观,我想在别处决不可寻觅。
宜春城中人民公园内的宜春台,据说最早为西汉长沙王刘发之子刘成封为宜春侯,在城中及周围立五台,宜春台为其中最胜者。春台山顶,现存一高甍巨桷之三层楼阁,虽非旧物,然颇有特色。园中又有石碑,上镌“宜春”二字,遒劲中带有几分秀气,传为慈禧手笔,虽有慈禧印章,然查无确切记载。出城西南行20公里有明月山,下有温泉(本地人称“温汤”),水温68摄氏度,水质无色透明,富含钾、钠、钙、矽等多种元素,对人体很有益处。据当地同志介绍,宜春不仅是一座风光美丽的城市,更是以机械、轻化、建材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尤其是机械工业发展较快,产值税利在全省仅次于省会南昌列为第二,而其油茶生产更居全国首位,获有“油乡”的美称。
在离开宜春时,我站在秀江岸边,看东去的河水静静地从脚下流过。我自然想到生活在这里的宜春人,他们默默地劳动和奉献,像河水一样正在不断向前,最终也是把自己汇入现代化的世界大潮。清人袁佳翰有写《秀江晚眺》诗云:“绿杨城郭水西东,波面长桥卧霁虹。江上诗情晴更好,夕阳红比晚霞红。”他站在秀江岸边诗兴大发,浮想联翩。可以肯定,如果是现在,他一定会想得更远,更深,更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