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阅读
  • 0回复

曹桂林做不醒的文学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0
第8版(周末)
专栏:

  曹桂林做不醒的文学梦?
安地
不知道曹桂林愿意人家称他什么——是旅美华人企业家还是旅美华人作家?他自己挺把自己当成一作家的,而且是有使命感的那种。
写了本畅销的《北京人在纽约》之后,曹桂林紧接着出了本姊妹篇《绿卡——北京姑娘在纽约》。目前又在赶写第三本,书名叫《纽约上空的夜莺》,说的是从大陆出去的音乐家在美国音乐界奋斗的故事,这部小说不久将由现代出版社出版。一年多的时间内连出三本书,如此频率在国内的专业作家中也不多见,不知曹桂林是否也想谋一张中国作协的会员证?
是什么动力驱使他如此勤奋地创作?从出版市场的商业规律来看,就着一本书走红,赶紧趁热打铁以免放过时机,这是一贯的通例。曹桂林也是商人,不会不明白这点。但他自己宣扬的说法,是想把他——一个普通的中国人在美国社会里扑腾多年的体验,传达给那些想去而没去过美国的中国人。一个中国人在那里可以得到什么和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得失所牵涉的文化背景,都是他想在书中与读者一同琢磨的。此外,他还有一层企望,能用自己的小说为一两个世纪以来美国社会的华人移民,记上辛酸悲壮的一笔。对经商之余初事写作的曹先生来说,这也算端正的初衷。
按揣度,曹桂林当初写《北京人在纽约》,大概是在类似王起明房地产做赔了、商业上一度失意的景况,为出一口心中的恶气而“愤”笔疾书。也正是因此,尽管《北京人在纽约》算不上精湛的文学作品,倒也不乏作者真实而激扬的生命体验。如今,那股恶气不知是否出的差不多了。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现在生意上的状况好得很,好极了!”既如此,怕就只剩下“文学的追求”了。
在曹桂林看来,他那本《北京人在纽约》可谓轰动至极。同名的电视剧在中央台播放后,王起明更是名扬天下。尽管电视剧的走红很大程度上得自编导演的再创作,但王起明毕竟是他曹某人生下来的。这种得意非凡的成就感他在生意场上是体验不到的。也正是这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了他的文学使命感,做起了对一个生意人来说颇为难得的文学大梦。曹桂林明说,他没受过系统的文学训练,只想把心中的感受写出来。在这一点上,他并不装蒜。
作家和生意人,在我们传统的文化价值观里,常常是一对冲突的角色。这不仅仅由于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的行为风范,更因为他们追求的目标价值原本各异其趣。但在今天的社会,他们好像日益趋同了。但愿这是一种深刻的调和,能铸造出全新的人格。我们大概不能在这一点上奢望曹先生,因为两种角色在他身上充其量都还只是“初段”。但也不必惊醒他。姑且继续做他的文学梦,能在梦中多编几本好看而有意思的畅销书也是件不容易的善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