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大潮汐》的审美视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4
第8版(副刊)
专栏:

  《大潮汐》的审美视点
花建
“龙抬头,天下动”,处在长江流域和沿海开放带的交叉点上的上海,本来就是各种经济关系、金融贸易、东西文化、生活观念交流碰撞的中心,一九九二年初以来的又一轮改革大潮更使这个特大型都市的潜力空前释放出来。市场竞争的加速推进,使这个大都市的人们处在了生机蓬勃、深刻激荡的历史潮流中心。
《大潮汐》剧组的艺术家们,以敢得风气之先的胆略和探索,回答了现实的挑战。随着这一电视长卷徐徐展开,“天霸”和“远东”两大集团租赁和反租赁较量成为全剧的一个焦点,来自南方经济特区的青年企业家、“天霸”代表杨天雄,揣着竞争的胆略、冒险的拚劲、租赁的计划,企图一举攻占上海电器市场;而固守上海的“远东”当家人、国有大厂厂长秦世坤,率领着患难多年的工人弟兄,苦苦支撑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的家业。几度交锋,优胜劣汰,对手关系变成了胜负关系,又演变为租赁和被租赁的关系。
《大潮汐》的笔触没有停止在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孰强孰弱的描绘上,而是依托大都市改革的复杂矛盾和丰富内涵,走向了更广阔的空间。现代竞争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局限于市场规律本身,而是融会了管理、文化、人格魅力等多种因素,成为一种高度综合性的竞争。剧中的杨天雄的先胜后败;而秦世坤的反败为胜都是富有启迪意义的。如果说上述的“远东”、“天霸”之争是全剧的焦点透视,多线相织,高潮迭起,那么,诸多的人物群像和都市风情则是有分有合的散点透视,情趣盎然,色彩纷呈。
随着电视镜头的款款移动,只见几十年班组生活的伙伴们,如今优胜劣汰,各有所终。原支部书记康二宝的走廊徘徊,欲言又止,积聚着几多惆怅,几多失落;翁师傅的涕泪交流,苦苦相求,凸现着几多希望和寄托。而厂里探索股份制,员工们慷慨集资的壮举,莫不折射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一种新的人际关系之光。剧中那几位女性的心理,更是刻画得细腻入微,意在笔先。秦世坤的女儿小娅,成长在一个缺损家庭,在人情世态方面显出少有的幼稚,又因早早介入股市风浪而显得早慧早熟;安妮在加盟华尔夫集团之时,依然对秦世坤寄托着真挚的企盼,眉目间传递着渴望真挚爱情和理想人格的一线颤音。这一切,犹如多声部的伴奏与合弦,烘托起激越跌宕而深沉含蓄、大气恢宏而委婉动人的感情主旋律,汇作一部都市改革的大潮之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