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继续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5
第2版(经济)
专栏:

  继续做好深化农村改革这篇大文章
钟言农
深化经营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形成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由于当初的改革主要是为了打破“大锅饭”,调动劳动积极性,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因此,随着绝大多数农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和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论是家庭经营层次还是集体统一经营层次,都遇到了一些需要深化改革才能解决的新问题。对广大农户来说,要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还必须进一步完善经营体制,以更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比如,需要适当延长土地承包期,在承包期内,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政策,以保持农户承包耕地的稳定性,避免土地经营规模不断细化。在农民自主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鼓励土地经营权的有偿转让,使耕地逐步向种田能手和专业队组集中,以逐步扩大经营规模。对乡村集体经济组织来说,需要在积极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进行开发性生产,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的同时,进一步深化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改革,彻底清除“大锅饭”的弊端,明晰财产关系,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起强有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乡镇企业来说,突出的问题是政企关系不够明确,产权关系不够明晰,结构布局不够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是打破小的社区封闭,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优化资源的组合与配置。一个很重要的途径就是引进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
深化流通体制改革 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随着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今后农产品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要在更大程度上靠拓展市场和搞活流通。因此,培育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已成为建立农村经济新体制的关键环节。
农产品市场建设要以批发市场为中心。要根据商品流向、交通、仓储设施等条件,合理布局,形成中央批发市场、地方批发市场和城乡农贸市场相互依存、有机结合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市场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采取多种形式,多方筹资,多家兴办的原则,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随着农产品市场的发展,还要加强市场制度、法律、法规建设,以拆除壁垒,打破垄断,鼓励经营主体参加平等、公开的市场竞争。培育要素市场是一项迫切的任务,要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抓紧实施。近期应力争在劳动力、资金和土地使用权市场建设上有所突破。发育劳动力市场的关键是消除各种限制劳动力流动的制度障碍。目前我国已有几千万农村劳动力在从事跨区域流动性工作,由于户籍、就业、福利等制度的制约,这些已离开社区的农民始终不能在新的就业区域落户,既形不成稳定的转移,又加大了人员往返的交通流量。因此,应当有步骤地改革户籍、就业和福利等制度。发育资金市场的关键是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尽快形成国家政策银行、商业银行、合作金融组织相互配套的金融体系。要积极探索发展农民合作金融的路子。发育土地使用权市场的关键是把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土地的要素功能与社区福利、保障功能相分离。要从活化土地资产、保护农民利益出发,探索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的具体形式和制度,形成符合市场法则,农民可以从土地增值中长期获益的土地流转机制。
在大力培育市场体系的同时,必须积极发育市场中介组织。这是市场机制赖以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中介组织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生产服务型,包括农用生产资料经销组织、科研、技术推广机构等;二是流通服务型,包括农产品购销组织、各种贸工农一体化组织等;三是综合服务型,如信息、会计、审计服务机构等。培育中介组织应坚持多元化的原则,实现的途径是改革与发育相结合,但要把重点放在后者,因为这样既可以分解变革原有组织的困难,又可以为变革原有组织提供经验。
深化农村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
发展市场经济,单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是不行的,必须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相结合,对于农业尤其要如此。政府要转变职能,加快管理体制的改革,改善和加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
根据我国国情和国际上的一些通行做法,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领导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要职能,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八个字:引导、支持、保护、调控。具体说来,主要是抓好以下几项工作:(1)明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和实现规划的政策措施。(2)制定法规、条例,建立健全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3)维护市场秩序,搞好市场管理。(4)发展农业的科技教育、技术推广和基础设施建设。(5)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跟踪分析和综合研究,提出对策方案。(6)开展扶贫和社会保障工作。
管理体制的改革从上到下都要加快进行。宏观层次的改革包括:计划管理体制、投资管理体制、农村税制、农村金融体制、农村科技体制以及农口行政机构的改革,等等。中间层次的改革重点是县级综合改革。要按照政企分开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立足于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坚持因县制宜,合理设置县级机构。县乡关系要进一步理顺,县直部门设在乡镇的企事业单位,应分别不同情况,下放乡镇管理或实行双重管理。
宏观调控的内容比较宽泛,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状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宏观调控应着重做好三件事情:一是调控资金及其他要素流向,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投入;二是调控农产品市场,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较快地同步增长;三是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保障体系,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