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耕海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5
第5版(文学作品)
专栏:

  耕海曲
李凤旺 王福年
站在蓬莱丹崖山峭壁上放眼东眺,隐隐约约看见远处出没于海涛中的一些星星点点的小山——那便是被称为“海上仙山”的长岛。它像撒落在渤海黄海交汇处的几颗明珠,曾引发多少文人墨客的诗情与画意。
长岛就是长岛,并不带一点“仙”气。它由32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仅52平方公里。十几年前县城只不过几栋矮小的楼房,有个顺口溜:“一条马路六盏灯,一个喇叭全城听,一辆公共净放空,岛人面孔记得清。”
长岛人也是普普通通的华夏子民。世世代代在海浪中出没,以打渔为业。也曾开山劈岭,造过“大寨田”,贯彻“以粮为纲”的指示。但收获的只是贫穷。长岛,孤悬海上,那昼夜不息的海浪,似乎总在奏着一首哀伤曲……
改革开放使长岛得了灵气,奋发欲飞。当长岛人听到深圳特区四年生产总值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的经验介绍以后,他们为之垂涎、动心,再也坐不住了。他们想,深圳几年前只是一个小渔村,生活水平与长岛这个小渔岛差不多,深圳能变,我们为什么不能变?
怎么变?长岛是海防前哨,没有对外开放,更没有搞经济特区。但长岛人自有长岛人的路子。就在这一年,长岛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一时海岛四周千舟竞发,百舸争流,渔歌唱晚。可惜,再大的森林天天砍,树总有砍尽的时候,再大的海洋天天捞,鱼总有捞尽的时候。不出两年,网底愈来愈空。
“大海可真是个聚宝盆。大海的鱼虾是捞不尽钓不完的”。其实,大海也是能捞空的。这些年来,承包制虽调动了渔民海潮般高涨的积极性,但铺天盖地的网撒下去,捞上来的是寥寥可数的几条黄花鱼、带鱼、台鱼、巴鱼,且越来越小。渔民们只得手提网绠,仰天长叹。
海产资源日渐枯竭,长岛面临新的抉择。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不再坐在办公室冥思苦想,而是深入到渔民家中,颠簸在小渔轮上,和渔民们一起共商对策。上下一致形成了共识:由以捞为主转变为以养为主。他们叫“耕海牧渔”。长岛的山崖上,渔家的墙壁上、渔轮上,到处写着这一响亮的口号:“耕海牧渔”!
耕海牧鱼,为中国五千年农耕文化史又增添了新的一页。自古就说耕田耕地,谁说耕海?自古就说牧牛牧羊,谁说牧渔?
这虽不是长岛人的发明,但长岛人在耕海牧渔的海战中领尽风骚。
县委书记、县长宋修武,是位土生土长的渔民之子。1.8米的大个,大海冶炼了他结实、魁梧的身板。他深知长岛四周海域辽阔,水质肥沃、藻类丰富,6万余亩的浅海区宜于养殖各类海产品。为促进长岛经济由捕捞型向养殖型转变,他四处奔走,足迹踏遍每个渔村。于是,一个养殖鲍鱼、海参、海带、海胆、对虾、赤贝、贻贝、红螺、牡蛎的海潮次第在长岛四周展开。千艘渔帆换成了万颗浮球。远远望去,如满天繁星落入大海,蔚为壮观。
宋修武懂得,养殖不比捕捞,养殖海产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只有靠科技才能将群众的养殖热潮引向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他力排众议,敢于在科技上花大本钱,使一个当时经济并不宽裕、仅4万人口的小县,成为全省县级科技投入的第一大户。组织机构上,县里成立了贝类藻类、海洋药物、海洋食品等科研项目责任组,县里领导各抓一组,并签署责任状。县科研部门成立了培训中心,每年培训近2000人;各个镇成立了“科委”、“科协”;渔村成立了“科技小组”。使全县形成了上下相通,左右相联的科研网络。几年来,长岛取得海水养殖科研成果60多项,90%得到推广并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28项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进步奖,影响很大。
鲍鱼,号称“海珍之冠”,它以其稀少难养和营养价值高而价格昂贵。一条两寸长的活鲍鱼在国际市场上可卖到100多元。国外人曾断言,中国要形成鲍鱼的大规模养殖,至少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但长岛人不到几年就获得成功,摘取了鲍鱼养殖的桂冠,令外商震惊。
提起鲍鱼养殖,人们忘不了长岛养殖专家、高级工程师于永平。他从事海珍品养殖研究30多年。1986年,他冒着风险把不景气的海带养殖场转为鲍鱼、扇贝试验育苗场后,夜以继日潜心攻关。他翻阅了国外几乎所有的鲍鱼养殖资料,结合当地的实际,一次次的实验,一次次的失败,他不气馁。正是他的奋不顾身的精神,使他攻克了鲍鱼养殖和各种贝类养殖的难关。
长岛人耕海牧渔的规模愈来愈大,种类愈来愈多,第一次感到劳力不够用了。于是,外地到长岛打工的蜂拥而来。现在,在长岛工作的外来妹、外来仔达两万多人。长岛人耕海牧渔的经验通过各种新闻媒介向四方扩散,外地来长岛取经者接踵而至。长岛人并不保守,谁来都向他们热心传授养殖秘诀。长岛耕海牧渔的经验已辐射到祖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
长岛人把生产搞旺了,把生意做活了。虽然它还没有对外开放,外国人难于进入,但他们在蓬莱阁,在船上和外商进行谈判,一个又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在岛上诞生。他们还组织庞大的远洋捕捞船队,踏平万里浪,到南海一带实施远洋捕捞,收入颇丰。
长岛人富了。如果你有机会到长岛看看,无论是渔村、城镇,一栋栋漂亮的小洋楼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其中不少还盖着金色的绿色的琉璃瓦。人们的脸上抹去了往日的愁容,充满了欢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