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领袖关怀忆犹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毛主席走过的地方

领袖关怀忆犹新
孙炳坤成小波劳建新
1960年5月11日,毛泽东主席到郑州市郊区燕庄大队麦田视察。燕庄,位于郑州市城东,是城乡结合部,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和水稻,是闻名城郊的蔬菜生产基地。
那时,毛主席已来河南视察工作一周时间。在此期间毛主席除听取省委汇报工作外,还先后接见了来自非洲、拉丁美洲等2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士和代表团。尽管工作繁忙紧张,但他还挤出时间,深入到农村去进行调查研究。
下午3点钟,阳光灿烂,和风徐徐,一行五辆小轿车,开到燕庄大队麦田地头的公路边上,从第二辆车里走出一位身材魁伟、红光满面的巨人,他就是我们敬爱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啊,毛主席来了!”在麦田公路边等候的大队党总支书记吴玉山等同志,急忙上前迎接。毛主席身穿银灰色中山服,脚穿皮凉鞋,健步走进麦田,站在麦田的田埂上,低头仔细观察小麦的长势。主席从施肥、整地到播种,进而问到田间管理等情况,站在旁边的大队党总支书记吴玉山一一作出回答。当毛主席抓住一把麦穗问这麦子能打多少斤时,吴玉山回答说能打600斤。毛主席摇了摇头,伸出三个指头说:“我唱的是低调,300斤吧。”毛主席这句话,是针对1958年以后出现的“浮夸风”而发的,含义十分深刻。
接着,毛主席又问吴玉山:这块地去年是什么茬?吴玉山说是“玉子茬”,毛主席一时没有听明白,吴玉山连忙用手比了个玉米棒,毛主席会意地点了点头,笑了。
毛主席在公路南边麦田视察后,转身走向北边的麦田,问道:“这块麦子是什么茬?”吴玉山说是“稻茬麦”。
那时,燕庄大队因地势低洼,再加上用城市污水浇地,大片土地出现盐碱化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试种稻茬麦,虽然时间不长,但收成还好。当毛主席问稻茬麦亩产能打多少斤时,吴玉山说:“稻茬麦比玉子茬好,稻子亩产500斤,麦子400斤,年亩产八九百斤”。毛主席听后高兴地说:“一麦一稻好啊。”从此以后,燕庄大队种稻茬麦面积越来越大。
毛主席深思一会,转过身来指着公路南边的麦田说:“那边为什么不种水稻?”吴玉山回答说:“现在水利条件达不到,将来打井有了水,也可以种稻茬麦。”毛主席点了点头,赞成他们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种植。
毛主席临走时,勉励在场的干部要努力增产,把粮食搞上去,千方百计渡难关。
转瞬之间,三十三年过去了。但是,毛主席在燕庄麦田视察的情景,城乡人民仍记忆犹新。
当年毛主席视察过的地方,现在矗立着一座红漆木柱、琉璃瓦挑檐的六角形亭子,亭子正中的石碑上,镌刻着“毛主席视察燕庄纪念亭”一行红漆大字。当年的3000多亩麦田已被辟为中原商贸重点开发区,宾馆、商贸城、贸易中心栈等先后异军突起。每年,全国性的各类大型商贸订货会、展销会云集燕庄。燕庄人乘经济改革的大潮,先后办起了木器加工厂、汽车修理厂、食品厂、轴承厂以及一批宾馆、饭店。到1992年底,燕庄年产值超亿元,人均纯收入达1560元。如今,燕庄村民家家有彩电、冰箱,户户有电扇、洗衣机,不少人家还装上了空调。私人拥有小汽车80多辆。
燕庄村民富了,但他们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并没有停步。今年2月投资8000万元的欧亚桥商贸城已落成开业,年获利可达100万元左右;时下,燕庄村民又吹响了筹建五星级宾馆和汽车城的冲锋号。展望前景,燕庄村民满怀信心,他们正沿着毛主席开辟的社会主义大道阔步向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