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表明青年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6
第4版(要闻)
专栏:

“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表明
青年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
本报武汉11月25日电记者李宏伟报道:由武汉大学与人民日报教科文部联合举办的“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表明:广大青年学生追求高尚的人生价值。这是记者从今天在武汉大学召开的“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颁奖会”上获悉的。
这次“大学生暑假见闻征文”的主题是“市场经济与人生追求”。征文从今年7月开始,到11月初结束,共收到2500多篇应征稿,其中30篇在人民日报上刊登。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苏咏鸿的《搭车》等18篇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名单详见本报明日第三版)。
在今天的颁奖会上,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武汉大学党委书记任心廉、武汉大学副校长李进才分别讲了话,并向9位获奖学生代表颁发了荣誉证书。
这次征文的突出特点是广大青年学生十分向往和积极探索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反映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主流。从内容看,同学们描绘了在暑假中见到的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百业兴旺的繁荣景象,反映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形形色色的人生价值取向。如《搭车》、《升华人生》、《编辑部的故事》等征文,反映了广大的工人、农民、教师、个体工商业者、干部、解放军官兵等在个人利害面前,采取的抉择是以公为主,利人为先,甚至舍身取义,这正反映了我们社会的精神主流和我们民族的美德,也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另一方面,《这书我不编》、《陌生的伯父》、《君子之交》等征文反映了一些人在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损公肥私、见利忘义,甚至为富不仁的价值取向。同学们对这种价值取向是否定的、抛弃的。表现出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的认识、观察和思考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征文还反映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现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