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留下丰硕的成果沈湘教授走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3-11-27
第8版(周末)
专栏:乐海泛舟

留下丰硕的成果沈湘教授走了
肖勇
那天,他是在《安魂曲》的乐声中走的,这首威尔弟的曲子是他平生最为喜欢的。他的学生将在京西八宝山栽下一株柏树,以象征恩师的艺术精神和高尚品德永存。
沈湘教授没有留下什么遗憾,他应该做的事情都已经做完了。
40多年来,他的执教编年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中国歌唱家继往开来、走向世界的光辉历程。郭淑珍、李晋玮、杨彼得、孟贵彬、金铁林、梁宁、迪里拜尔、殷秀梅、邓桂萍、程志、关牧村、刘跃、范竞马、黑海涛……组成了一支“沈家军”。
“当年我们一听说沈老师要来上课的消息,就高兴得像要过年似的”,回首往事,郭淑珍幸福地说。1955年,这位女高音歌唱家参加在波兰举行的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古典歌曲比赛奖,为祖国赢得第二枚国际声乐艺术奖牌。随着时间的推移,梁宁、迪里拜尔在芬兰米丽亚姆·海林国际声乐比赛双双奏凯,刘跃荣膺巴西纳迪拉·雅博尔作品演唱奖,范竞马饮誉英国卡地夫世界歌手大赛,黑海涛摘取意大利第八届德莫纳科声乐比赛桂冠,等等。面对外国同行和评委惊讶的提问,他们的回答有一点是共同的:“我的指导老师叫沈湘”,且显得非常自豪。
有位香港记者慕名来中央音乐学院观看沈湘授课。此时,沈湘正给学生讲托斯卡歌剧选段,逐字逐句地纠正吐字发音。趁休息的工夫,记者忍不住地问道:“您还打算培养多少国际比赛获奖者?”沈湘顺手拉过身边的学生说:“这就有一个,马上就能得奖了”,接着便开怀大笑起来。还有一次,程志举办独唱会,那高音真是漂亮。事后我请沈湘谈点看法,他情不自禁道:“嗯,今儿要是帕瓦罗蒂在场,他得考虑考虑。”
沈湘之所以那么自信,就在于他掌握了成功大门的钥匙。他对西洋美声唱法理论的研究造诣颇深,并创造了自己的教学体系。他对歌唱的要求,是发自心底的感情流露,头、身、心三位一体投入,形成整个身体的共鸣,而不只是嗓子在唱。他的大半生都是在“咪咪、吗吗”的教学声中度过的,很重视因材施教。“关牧村的唱歌有一种自然美,观众就喜欢这一点,因此我要她保持自己独特的低音。对迪里拜尔,我则告诫她在提高演唱技巧的同时,不要丢掉民族歌唱的本色。邓桂萍入院前会唱京剧和民歌,我一边教她西洋发声法扩大她的演唱范围,一边引导她洋为中用,努力把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结合起来,使她的歌唱更富有感情。”
不少人以为沈湘曾留学意大利,其实那只是他“年轻时的梦想”。及至1988年他应邀出任“玛丽亚·卡拉斯国际声乐比赛”评委,才首次踏上罗马的土地。他的父亲是天津的一位名医,自幼受父亲那一摞摞唱片的熏陶而迷上音乐,燕京大学的范天祥夫人是他走上艺术道路的启蒙老师,以后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随苏石林、拉普、帕契等人专门学习声乐。建国初期,他曾主演过歌剧《黑桃皇后》,这是其演唱生涯的巅峰,之后即把全副精力转到教书育人。
西洋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已有400年历史,然而到了本世纪80年代后期,“先生”反倒求教于“学生”。近五年来,沈湘每年都应邀赴芬兰访问讲学。考虑到他的心脏病,友人劝他减少旅行,可他却说:“洋人愿听咱摆活,为嘛不去呢!”话语中透出一股民族自尊的豪气。赫尔辛基的报纸称沈湘是“魔术师”。他在萨沃林纳歌剧节大师班上真有点“神”了:一位名叫格林鲁斯的男中音,以前总觉得嗓子放不开,自认为只适合于小型剧场演出。可他跟沈湘上了两天课后再登台,听众顿觉他的声音大不一样,变得浑厚而宏亮。还有几位以前留学意大利、德国的女学员,原来嗓音发紧,“憋”得很,但自从采用了中国老师的方法,感到越唱越舒服,并称赞沈先生有“点石成金之术”。
如今,沈湘教授走了,但他留下了累累硕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